-
神仙桥位于龙潭河上青烟洞峡谷中,青羊镇以西5公里左右,距涪陵城区50多公里。神仙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绝妙之处在于依山就势,巧架而成。龙潭河边有块天然巨石,神仙桥便以此为桥墩,建造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拱桥相连,大桥跨度约9米,小桥跨度约3米。大桥小桥方向各异但是屈曲自然,吻接得当,令人惊叹不已,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
红星渡槽于1968年1月开工,1972年12月竣工,高架槽基础宽3.5米,最高桥墩高28米,单拱最大跨度49米,槽内为三合泥地坪,内宽1米,内空高0.88米,槽沿0.3米。七百多米的渡槽,当年施工现场常年都有200余名石匠和民工在施工,最多时工人高达1000余人,均是来自周边各村的村民,他们有的挖地基,有的修正石头……工地一片繁忙,甚至夜里也点着汽油灯继续干。饶是如此,整个工期也花了4年才竣工。
-
塔坪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集真乡塔坪村古藏山坪,原名小昆仑古藏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耗时22年,于1168年完工,迄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重建,因建石坊于殿前,更名为塔坪寺。清中叶,乾隆以后历朝又有续建重修,不过寺名从此未变。或许,全寺上下也就只有古塔才能与宋朝时空产生勾连,其余古迹尽皆明清遗物,甚至明代的都很少。
-
过了牌坊村,出凤鸣镇上不远,有一个叫滩子上的,修建于明末清初(大约1643年)的老宅,占地约8亩,有三条屋脊,大进深的地主庄园式寨子格局,前面是溪流环抱,背后则青山隐隐。庄园大门以石为楹,镌刻楹联一对:“宅近杯池邀客玩,溪名石鹿抱村流。”石鹿溪被一坨巨石所阻,形成绢绢细流。古人便在石上凿出一块二米见方的四字流杯池,曲水流觞,诗歌以和……
-
木门寺塔亭外观其实与普通古建无异,并不显眼,近看才发现内藏乾坤,是大盒子里装小盒子的双重结构,三层的木殿内装着一间石室(无际禅师亭),石室内又安置着无际禅师的尸骨塔。无论石建和木建都式样繁杂,雕花精美,要不是石头被涂上了涂料才让人不禁忽略了这木石之间其实该有的天壤之别。古代中国,土木玩得挺溜,但用石料除了围墙造桥,造屋还真是少之又少,更遑论这石工的精巧程度惊为天人,所以木门寺这国宝当之无愧!
-
平梁城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平梁镇,距巴州城西5公里 ,地势险绝,四面绝壁,海拔805米,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800米,总面积36万平方米。清道光《巴州志·山川》中记载平梁山:“山形高大而上平阔,周数十里,俱悬岩峭壁,莫可攀援。惟四隅有小径可通,上下亦崎岖逼仄,不可驰骋……”平梁城下有平梁洞,亦称仙人洞,妙通居士罗南仲所居,有石床石灶,城中有鸿禧寺,所谓古寺也。
-
“几重岭隔几重湾,路入蒙蒙烟雨间。独立溪桥重回首,前头已是剑州山”。遥望剑门七十二峰,走出翠云廊下的前世今生,古柏的或疏或密,青石路面的断断续续,曾经映照出孔明的无奈,姜维的惆怅,武则天的香帷,唐明皇的车辇……一切一切有如白云苍狗飞越关山千里。莽莽苍苍之中,说不尽道不完的古今成迷。对于历史,渺小无知如我,只有敬畏!只有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