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道,从东大路转到小川东路,两条路线都要过大足,后者还要对穿对角。这都到了大足这地界了,石窟石刻自然随便都能碰上那么两个。尽管多数小窟风化严重或者是被“好心人”重妆过,但是像石门山、舒成岩这种国字号打头的,那还是没人能下得了手,所以我们铁定不会放过。石门山,位于大足城东20公里的石马镇,因山顶有巨石夹峙如门而名。
我还就是特别喜欢宋徽宗那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做人犹如做瓷器一样,青青白白,简简单单,懂得坚持更重要。想得到而为不到,连自己都打不过的人,其实也没资格谈什么爱好!爱是勇气,爱是初衷,所有人之于所有人,区别也不在于长相身高,而是一种能够倾其所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血性或者说魄力。所以,我很失败,一直失败,那倒不是因为长得丑,而是因为我总...
在重庆铜梁与大足两个区县之间,有一道巴岳山山脉恰好横亘在边界线上,山顶并非尖耸入云,也非大石砥平,而是一条沟槽贯穿全境。此沟名曰黄沙槽,虽然宽度只不过四五百米,但其长度纵深绵延至腹地,由南到北也算处处良田沃野,似乎并不如名字那般沧桑和诡谲。而且此地似乎也并不缺水,从天上看到处遍布着“大地之眼”。这边一个,那边一个,连成串了又聚成了河,蓝汪汪的,像...
高峰寺,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高坪镇高峰村,四合院布局,建面大约3200平方米,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寺内文物遗存较多,有碑刻、木雕还有字画,且很多都具有极高的的艺术和研究价值。两年前,我便和老司机曾经路过此处,所以对高峰寺其实特别印象深刻,因为当时想拍而不让拍,被无情地拒绝了,或者说被默认为贼娃子了——不过这次还好咯,无论老的少的,人们又都很落教了!
成渝古道(东大路),老关口西北两三公里外(璧山青杠街道石河村)有座小庙佛荫寺。小庙虽小,但是来头挺大,相传晋成汉帝(338~347年)李寿为祭祀柏氏宗故而建,当朝宰相董皎为之题名“皇姑观”。宋时,因寺周多生板栗而易名“金粟寺”。后又传闻明建文皇帝曾避难寺中,被长老和尚识破而请御笔为寺题名,遂又得名为“佛荫寺”。不过纵使佛荫寺历史源远流长,但是“逮经兵燹后,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