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在永荣镇上早早起床,因为时间反正都被耽搁了,心想不如顺路去万灵古镇转转。可等我在赖溪河边打了瓶酱油,从施济桥一路腿到新修的联升廊桥,太阳越来越大,多一步我都不想走,最后想想还是作罢。对古镇本来就不感冒,去万灵也只为看个桥,等以后有机会再扫就是咯。
其实,赖溪河上这三座古桥(施济桥、小滩桥、观音桥),也是上次来荣昌就打好了的点,因为时间脚程关系而完美错过。今次来,时间倒是足够富裕,但又因为光线要等,还稍纵即逝,所以这施济桥拍出来很不好看,而小滩桥和观音桥又像是一对孪生姊妹……回来整理图片才发现,基本上我都是怼着一座桥在拍,小滩桥直接C位出圈了,呵呵。
因之所以,整理图片也好一番的纠结。本来我是想三座桥挨个数的,毕竟施济桥始建于宋朝,年头儿也有那么老长,可这前后脚的时间差虽然只半小时不到,但光线和色温完全不是一个调调,天南地北,怎么都捏巴不到一起,感觉实在突兀。PS整半天,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了!
观音桥同理,这倒说不上突兀,但背景又实在太花太乱(新房子又多又密),关键它和小滩桥就是一个模子刻的,几乎毫无差别,肉眼难辨。好像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
打酱油打到这份儿上,瓶子好像只装了三分之一,而这小滩桥恰恰又是资料最少最没说道的一个,我好像真的没法下笔下嘴了,所以只能没话找话说,呵呵。
真的,没啥资料可曝,荣昌旧县志关于小滩桥的记载只有四个字:“县西二里”。还不如度娘,度娘好歹给出了组数据:
小滩桥,建于清代,为石质平板桥,连接濑溪河东西两岸,成为村民出行的通道。
全桥长100米,宽2.5米,由26个桥墩和长1.9米的石板桥面连成。两边无护栏,其中有2座桥墩为圆雕龙头,风化明显。桥面石板亦磨损严重,其中有1处桥墩及桥面已坍塌,现由水泥石板修复。
桥上南来北往,桥下一溪碧水经年流淌。
虽然我们常常说静水流深,但作为一座石平桥来讲,想来高度也该是有限的,所以当我网上搜到新闻,讲这里老是有人溺水时,头上还是要顶个黑人问号。可有荣昌本地人来告诉我,这桥到底多高?或者说这水能有多深?
呃,土话说“面带猪相,心头嘹亮”。这唯二的的两个龙头吧,看起来不咋的,却不仅要吸水,也还要吃人!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
为逝者祭,为生者祷,光线恰如其分,再有来人入画时机把握正好……其实,其实后来我又等了半天,就算等不来鲜衣怒马,也想等到一位白衣飘飘,可惜呀桥头不是月老庙,哈哈。
你过你的桥,我站我的桩,谁是过客?谁是风景?又是谁说的相请不如偶遇?人生总有那么多的不确定,不只生死别离!请珍惜眼前人和风景吧,谁知道谁还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清风不识字,阳光不认人,多一丝少一缕,它都不算岁月静好。
所以某人才会一直心绪不宁……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诡云谲,实在是无心恋风景!打酱油也都打得如此不专业,更何况还要没话找话说啦。算逑,还是看完就刹角,收称,回屋啦。
人总是自相矛盾的,就像这篇口水话,写还是不写,发还是不发,其实我纠结了好久,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