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错最重要!

今夜我又2B了一回,又感动了一把!

最近甚嚣尘上的三部国产电影,网友推友差不多呈现千篇一律一边倒的评价。好恶其实不重要,但在我观摩完其中两部之后,突然觉得群众的眼睛并不雪亮!我记得自己曾经说过:“好恶实则无物!”现在看来,真的是一语成谶了。看书听戏,作为受众总会不自觉地把自我代入,然后人自以为都是主角,戏里戏外俱是人生。这本没有什么错,错的只是你当你自己就是了,何必逢人就问逢人且说,他妈臭显摆穷得瑟。最扯的是一个个为求得不同凡响的认同而有意无意地做作地去凭空拉高某种高度,似乎作品真的就能分出个三六九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真以为全世界除了自己全是傻X呢?一部影视剧要真像说的那般指桑骂槐、曲高和寡,那它还是商业片么?看不懂不挣钱,它商业个屁啊?站着把钱挣了,那是理想好不啦!

让子弹飞飞得天花乱坠,从金属变成精液,好像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其实只是因为看戏的人浑然不觉自己就是一傻X!最差劲也是那漫天的子弹,让它飞一会儿或者更久,其实鬼知道能飞到哪儿?同样,非诚勿扰这种态度,除了那个恶心的节目之外,其实人们亦无法更多的去评判这个诚与扰之间关联的因果。至于台词,那就是揩油的咸猪手,挠痒痒的鸡毛掸子,触到你G点了挠着你痒痒了,叫或不叫,你总是感觉到了舒服不是?

其实我不是想以一个看客的身份来评价两部作品之间孰高孰低,我也不认为我能代表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我只是反感很多很多的人以个人莫须有的喜好或者情感经历而想当然地推己及人。难道你“粪”了就要要求全世界的人和你一起上露天厕所?难道你失恋了就指望全天下的善男信女跟你等着过七月七的鹊桥?代入,本是文学影视作品成功之处。可是看客也得像个看客,得进退有据而不是进退维谷!如果因为自己的沉沦裹足而去宣扬蛊惑,那就和传销邪教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就即便是为了某种认同或者信仰吧?可我也从来没听说过有基督徒把自己当耶稣或是耶稣他爸!美是因为悦目的感知和向往的愿景,而绝对不是添油加醋的自说自话,最最起码,你不能在颂扬的同时鄙视。美之所以美,因则各有不同!就像民国和共和国,存在就是一种理由,惑乱丛生,你会发现繁华之下,谁也抹煞不了彼此的罪恶!

我之所以说自己2B,是因为我真觉得《让子弹飞》是部好片,可我没看懂,那么多的“暗喻”!我之所以觉得感动,是因为我觉得《非诚勿扰》二比一好看,里边有一两句台词触摸到了我的内心深处。我不像别人,两部片子我分不出个个中优劣,我也不懂中庸,只是以为看了之后我还在纠结还在思索,才是他们共同的成功之处……

当然还有更2B的事,今晚看完非II之后,我难耐酒后冲动第一时间提起电话与朋友争执前面我所赘述的种种感觉错落。然后想当然地念起了李香山女儿念给他听的那首诗,太他妈耳熟了。结果两个自诩伪文青的人这下真伪了,谁也记不起此诗出处。朋友更操蛋,把作者像现世尊者一样逐出了国门,不过不是美国、法国而是日本。仓央嘉措,四个字儿是有点像呵?所以不得不感叹,我们常常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耳熟能详:“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却从来记不住:“你见或者不见我……你爱或者不爱我……”还能说什么呢?很多时候对错真的只是我们下意识的选择!

对错不重要,没有错最重要!活着是一种修行,可是谁又在前世约了你?

最后,不再纠结好赖高低,不去缅怀辛亥革命,贴几节诗为两个2B钉个驴掌……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月,
我轻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PS:诗目都有些透着后人的牵强,所以干脆都不要题目了。作者,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可以说是神王,是情圣,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虽然他在人世间仅仅逗留过25年。尽管格鲁派(黄教)佛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但身为佛教领袖的仓央嘉措并没有接受这所谓的清规戒律,也没有用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言行,相反他用他独立的思想意志,为我们写下了上百首情意缠绵的诗作。因此在他的诗作中,我们不难看到初识乍遇的羞怯,两情相悦的欣悦,山盟海誓的坚贞,更会体会到一种失之交臂的惋惜,负心背离的怨尤。但他毕竟是六世达赖,这种特定的身份,使他所有的爱情最终只能是幻灭,所以神王比常人更多地体验到了爱怨别离的人生苦楚和求不得、恨不能的无奈……

PS:据知情人士透露,《见与不见》不叫《见与不见》,作者也不是仓央嘉措,详情请猛击这里

本文由 江子渔 发布在 博客 专栏,并贴了 等标签。

共有 8 条回应

  1. loky.liu 说:

    难道我在前世约了太多的人,今世只能将错就错?!

  2. air nailer 说:

    好长啊,没有心思看完

  3. bwskyer 说:

    你是神人呀, 这些都知道, 诗的韵味够足.

  4. yuqun 说:

    不知所云啊

  5. 2ndshao 说:

    确实有很多冒仓央嘉措的诗歌流传,有个藏学家提过这个事情。

回复 2ndshao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