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音乐的魅力

一整个上午在一首歌的旋律中挣扎,两只耳朵戴上耳塞后还是不可避免的惨遭蹂躏。本来很好听的调子,现在听来却像他妈哀乐一般的让人不寒而僳。隔壁的大叔大妈从早上到现在一直都有在听一首歌:刘嘉亮的《不要让我难过》,应该是在学唱吧?翻来复去不停地播着,实在让人心怵。妈的,你是不难过了,可难过的是别人!真不明白,像他们这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的人怎么会如此酷爱这种所谓的流行音乐。平时不哼刀郎就唱庞龙,不是《老鼠爱大米》就是《别说我的眼泪无所谓》,我的耳朵是生了老萤了,可他们的嘴上却没有,所以痛苦总是继续着。心想,“十大恶心歌曲”的由来,这种人可算是出了大力了。不知,这算是那些歌手们的幸福还是悲哀?有了一帮忠实的老 FANS 却失去了大部分的听众,好像是有些得不偿失哦。真不知道这些大叔大妈们是如何理解音乐?天天唱,时时哼,难道音乐真的就像是大米饭一般的滋味么?难道说真是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在此中听出了岁月的沧桑,情爱的真挚?或许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是不知了,但有一点我知道:好的音乐是用来听的而不是唱。我不是要硬性地区别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但如果真的是流行到泛滥的程度,那就只能是一种世俗的虚伪了。本来就是一个简单的声音却人为的为这些表象赋予更多意义上的象征和指代,甚至拔高到文化和阶级的高度,并且很多的人就为了这可笑的象征而变得歇斯底里却还以为是在为自己脸上贴金,实在是可悲又可笑!我叹,世间也再不会有子期和伯牙,更不会有《高山流水》!其实,“音乐”之所以叫音乐,是因为“音”能让人“乐”。然而,当歌不是为歌而歌,当乐不是为乐而乐,我敢肯定这个世界就不会再有真正的音乐了!!!

本文由 江子渔 发布在 博客 专栏,并贴了

共有 2 条回应

  1. 小陈故事 说:

    同情ing。。。
    我现在听到两只蝴蝶就毛燥。。。

  2. 晨曦 说:

    喜欢自己爱的音乐就可以了,其他的我就不管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