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铜梁
-
巴岳山上的一面湖水,也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
4 评论在重庆铜梁与大足两个区县之间,有一道巴岳山山脉恰好横亘在边界线上,山顶并非尖耸入云,也非大石砥平,而是一条沟槽贯穿全境。此沟名曰黄沙槽,虽然宽度只不过四五百米,但其长度纵深绵延至腹地,由南到北也算处处良田沃野,似乎并不如名字那般沧桑和诡谲。而且此地似乎也并不缺水,从天上看到处遍布着“大地之眼”。这边一个,那边一个,连成串了又聚成了河,蓝汪汪的,像极了九寨沟的海子,总之很美!
-
不藏了,成渝古道(东大路和东小路)沿线的几处大院老宅,最后一把梭哈!
2 评论历史是枚照妖镜,不经意地从门前经过,光怪陆离的从来不是天气,而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不同的魑魅魍魉。像我作为伪愤青一枚,所以难免在欣赏古迹之时,看到被破坏被改造被消失,除了大骂人心不古,我也会比一般人更容易激恼。时代是一种烙印,就算千疮百孔,我们也不能好了伤疤就忘了疼!时代是一种烙印,就算无孔不入,我们依然不自觉会忘却许多!
-
从盘龙寺到万寿宫,中间隔着一条叫做时间的河流
铜梁城北十里许,有山名曰多子,海拔只约350米,虽不算高大巍峨,但其走势逶迤如龙,与山下溪流并行,自东向西。又因“龙颈”之上有古刹盘龙寺,所以山下的小山沟亦称和尚沟。盘龙寺位于巴川街道盘龙村西,始建年代不详,现结构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道光十八年(1838)、同治二年(1863)皆有葺缮。寺庙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坐东向西,四合院布局,现存正殿、后殿、厢房,寺内还存明代圆雕造像22尊。
-
金瓯银汉上青云,铜梁潼南寻古桥
车徒两便,驿路顺风,继续铜梁之行。老司机全程策划背书,我就只是跟着打个酱油,简直不要太轻松。此番,虽然主要目的不为看桥,但沿途顺路顺便,也还是踅摸了几座古桥和牌坊,首当其冲者,当然就是上次错过的金瓯桥。光绪《铜梁县志》:“金剑桥,在县东六十里瓯滩,故俗呼瓯滩桥,高宽为县境诸桥冠。同治庚午(1870)圮于水,光绪元年(1875)里人募金重修,较旧制略高,宽如旧。”
-
人生海海,青春似河,小安溪上唱个什么歌?
我就路过打个酱油,却又架不住地一阵悲春悯秋。不是我非要装逼哈,而是眼前总有画面场景让我入戏又出戏,好像大家都商量好了似的,集体虐狗,好不人道的说。感觉今天不是清明节而是情人节吧?嗨!人生海海,青春似河,所有的奔流到海其实我都全力发赴!见惯了风景,也习惯了蹉跎,请允许我在不知何处的何处,盘亘许久或者停留片刻。总有一天,我还会再次上路。“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
一桥两坊,打卡铜梁,顺便一探波仑寺及其摩崖题刻真伪之迷
铜梁区二坪镇有一座古桥,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当地开明乡绅主持修建。桥成之时,为彰显修桥义举和颂扬捐资建桥者之功德,特地在南桥头建石牌坊一座,取众志成城之意,命名“众志桥”。安居古城外有个波仑寺,寺内有块奇石名曰“点头石”,其上镌有唐宋元明清历代摩崖题刻,其中尤以“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书“鸢飞鱼跃”和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书“第一山”为奇,真真假假,值得书家一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