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枚民间自发的业余爱好人士,笔者访古寻幽所过之处,吃过闭门羹无数,以致现在都很自觉了,一般只要是国字号或者说有专人守护的文物古迹我都尽量不作考虑,毕竟求人看脸色这种事不是我强项,也非我爱好!因之所以,野人就专门打野……不过这回借着道长的东凤,终于能以工作之名,打它一个秋风。
01石门山
寻古道,从东大路转到小川东路,两条路线都要过大足,后者还要对穿对角。这都到了大足这地界了,石窟石刻自然随便都能碰上那么两个。尽管多数小窟风化严重或者是被“好心人”重妆过,但是像石门山、舒成岩这种国字号打头的,那还是没人能下得了手,所以我们铁定不会放过。
石门山,位于大足城东20公里的石马镇,因山顶有巨石夹峙如门而名。石门山摩崖造像分布在圣府洞和陈家岩两处,以圣府洞为主。圣府洞造像呢又主要开凿于南宋,有佛教、道教题材的造像总计13龛窟,300余尊像,另有历朝历代碑碣题记许多。
不过我是视觉系,其实并不是所有龛窟我都感兴趣。虽然拍照片时,我可以做到一龛不落,但主要我还就只是奔着“西方三圣和十圣观音窟”以及“孔雀明王经变窟”这两窟而来。没办法,实在太精致了!
孔雀明王经变窟,主尊孔雀明王左手上举经夹,下持孔雀尾扇 ,右手上举俱缘果(如意珠),下持莲花于胸前,坐于一架孔雀之上(孔雀缺头)。窟后壁造像,从上往下可分为三层。有十八罗汉和菩萨以及众官员、妇人各种形像若干。北壁下方刻一树,莎底比丘匍匐在地,一斧头从天而降。 东壁刻帝释天大战阿修罗等场面。根据《孔雀明王经》释义,有学生认为,这些场景专门替代或指称的对象是能灭一切诸毒、 怖畏 、 灾恼、 摄受, 覆育一切有情,获得安乐的意指内涵。
当然,咱门外汉嘛,不看专业只看美学。
主像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萨,面南,结跏跌坐于莲台上。面貌端庄,颈戴高华冠,耳垂发珠长珰,外着封襟轻纱天衣,胸饰璎珞,背后还有圆形火焰头光。我想美不美的,也无需我赘述。
这个这个,与我们此前在安岳看过的那尊孔雀明王有得一拼了。
西方三圣和十圣观音窟,开凿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窟高302,宽350,深579厘米。
此窟实为难得精品!不过我个人以为最最精彩之处倒不在于中间的三圣主位,而是两厢并列的十圣观音,十圣十面,堪称面面俱到,美到让人辞穷。我们上次在荣昌刘家庙打野时,我就曾经提到过这窟不是?仔细看,两个十圣观音窟之间是不是有着诸多神似之处?所不同的也只是石门山比刘家庙明显要保存完好太多!
西方三圣和十圣观音窟,主像为阿弥陀佛,面东南,结跏跌坐于莲座之上,坐高130,肩宽48,通高240厘米。佛头高顶螺髻,着圆领通肩佛袍,发手于胸前相向结印。主像两侧,左为观音,右为大势至,皆结跏跌坐于金刚台上, 坐高131,肩宽45,通高211厘米。三尊主像脸型呈方圆,面颊平缓,鼻梁挺直,双目半开下视,嘴小巧而薄,面部典雅秀丽,略带微笑,双耳宽厚,耳琏少有装饰。
除了高低座次和台座区别,主像底下也大有不同,阿弥陀佛座下是一只真龙盘旋,而观音和大势至底下则是两只麒麟托举。
石窟两侧主体为十圣观音,即左右壁各刻五尊造型各异的菩萨造像,菩萨两侧另有散财童子和小龙女以及供养人造像,整体形成一个“U”字形布局。在十圣观音造像的上方均预留有榜题位匣 ,但刻字甚浅,不易识别或是早已消逝,故目前官方或学者命名皆是以其造型手势来指明造像不同而已“左壁由内至外分别为:净瓶手观音、宝篮手观音、宝经手观音、宝扇手观音、杨柳观音;右壁由内至外分别为:宝珠手观音、宝镜手观音、莲花手观音、如意轮观音、数珠手观音”。
十圣观音总体保存完好,唯独如意轮观音缺手,杨柳观音缺头。特别是杨柳观音之头像,系2004年为贼人所盗,所以才有专人守护,从此进门不易!郁结于此,想到如今我等真爱之人每每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哪怕是在菩萨面前,我也不由真心想要骂他一句:“狗日的贼娃子!”
菩萨就是面善,透着亲切,像长辈又像邻居大妈大姐。
所有的菩萨身材娇小瘦削,以童胸形式展现,但面型圆润细腻,肢体丰满有肉感,衣纹趋于简化无明显花纹样式,不过配饰丰富,头冠、耳珰、璎珞 、手镯也一应俱全。所有菩萨造像均亭亭玉立于宝瓶和莲台之上,形体比例也趋于合理,更呈现出女性特有的柔美质感,让人没来由的感觉到亲近。
特别头冠是亮点,描金画银,千百年来也不曾褪色,关键还每个观音都各不相同。
专业人士讲,这些个头冠的纹路样式也颇有讲究,像什么卷草纹、缠枝牡丹纹、莲花纹、树叶纹、钱币纹、火焰纹各有各的寓意。比如牡丹纹寓意吉祥富贵、风调雨顺,象征着人们祈求幸福美满的生活;莲花纹则取其“出淤泥而不染”和“守一茎一花之节”的深意,象征着纯洁高贵;树叶纹、钱币纹则又体现出大足造像世俗化的艺术特点,将钱币直接运用于人物造型之上,代表着菩萨不仅救苦救难还赐福于人,表现出人们对于现世安稳和荣华富贵的膜拜追求。
诚如我说我是视觉系,走过路过,其实就是只看好看,饱个眼福。心里没那么多的小九九,没资格也没心思要去深究这些造像艺术背后的缘起缘灭。怕不知所谓,怕开黄腔,我才随便翻翻资料来着,了解了解,抄上一抄,得,我这游客已然很称职了。所以,看完就刹角,看完就刹角。
至于石门山13龛窟摩崖造像,图片我也只发了两窟,不是说其他窟就不好,只是我个人不喜欢。我是凡人,有所偏爱,再正常不过,呵呵。像众多宣传资料发布石门山的代表作,千里眼、顺风耳为一大看点,可在我看来面貌丑陋狰狞如此又有什么好看的呢?而且看着委实难受,还不如结手印的阿弥陀佛或者手持笏板的普通文官看着亲切。
总之,看完我就跑咯。下次再好不容易进趟山门,那要在两三天以后了。
02舒成岩
舒成岩摩崖造像位于大足中敖镇,同样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是重庆大足石刻考古遗址内弥足珍贵的道教石刻,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与意大利专家合作进行保护性修复,虽然已经接近完工,但生人勿近,进门不易。
在我个人看来,舒成岩各龛造像诚然也算精致,但有石门山众观音像抛砖引玉在前,一经比对那就属实亮点不多了。唯一可圈可点之处就是龛内题记款识许多,都有着不可或缺的研究意义。虽则现时目视不清,但有关部门皆有拓片和辑录,亦有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述,所以字里行间其实还是藏着不少的知识点。比如从张勋燎《大足舒成岩道教石窟造像记道士匠师题名的衔称和道教纪年》一文中,我就get到了两点:其一,宋朝有一部门叫“都作院”;其二,除了帝号,古人年款还曾写作“天元甲子”、“海元甲子”之类的年号……年年写老袱子,这下我可算是弄清了“天运XX年”的真正含义。
至于这一干道教造像,我个人感觉就是那种初看惊奇,细看也就那么回事……比较而言呢,我可能更喜欢“三教古洞”那一龛,造型别致,写意传神,不失庄严而又不至于望而生畏,这似乎也能体现出一种阐教、截教与人教三教融合大一统的思想。
可惜搜遍网络也查不到舒成岩相关资料介绍,以我的孤陋寡闻和浅见拙识其实心头满是疑惑,既然洞壁上刻的是“三教古洞”,那为啥三尊主像又具有明显的三清特征?中间主像是否手持混元珠我看不确切,但是左侧那位的阴阳扇和右侧那位的玉如意再明显不过,所以依次或为道德天尊、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可按我的理解,既是三教,那三位不应该分别是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和太上老君么?唉,道家文化博大精深,浅薄如我,搞不醒活,搞不醒活!
抛开精致不精致且不论,舒成岩摩崖造像各窟人物服饰造型其实还是蛮有特色,不管是列位自带主角光环的帝君王母,还是身旁侧立的诸多小人物,仔细看,慢慢品,也挺值得玩味的说。
以往我总觉得影视剧里的古装造型过于华丽夸张,显得忒假,特别是令人生厌的辫子剧,一个个华服丽裳,男的器宇轩昂,女的沉鱼落雁,差点我就真信了——可是一看以前外国人所拍下的那些老照片里的人物吧,不论贵族还是平民,尽都猥琐,貌似发育不良一样,这无疑是一记非常响亮的耳光!
可是在我看多了摩崖造像之后,对比这些个服饰细节,我又在想可能以前还真是这样,毕竟咱们祖上也曾阔过。即便是有所艺术创造和夸张,那也不代表全部都是无中生有。
我的兴趣和眼水也确实挺各,竟然觉得这些小人物要比主像更有味道!特别是最后这个残躯,尽管看不懂,我也不知是谁是谁,但却觉得犹如断臂维纳斯一般,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诱惑,引人不禁驻足,久久回味。想来不过是一位待女,穿着普通,相貌平平,我还真是有些情不知所起。不过,总之,这一路有幸参观这么一两处精品石窟,总算物超所值路有所值了!至于话说一半,图不发全,我懒,我故意,有心人还请自行攻略。
四十天,走过那么多路和那么多地方,也总结了那么多期游记,以古道之名出发,我却几乎一期古道都没记过,以后也不准备记——没办法,我就是视觉党!好看,好玩和有趣,才是我的发心和本愿啦。搞学术搞研究,那是道长他们专业人士专业的事……
我嘛,专门打野,专门负责打酱油,哈哈。
覃利园,《大足石刻石门山第六窟造像数字浮雕呈现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5月
杨海伦,《重庆大足石刻石门山第8窟艺术符号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5月
胡文和,《大足石篆山石门山妙高山宋代石窟》,中华佛学学报,第十四期(2001.09)
张勋燎,《大足舒成岩道教石窟造像记道士匠师题名的衔称和道教纪年》,大足学刊,第一辑,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