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大足
-
往事如风,关于大足真原堂和荣昌天主教堂,有段历史我们一定不能忘!
1 评论1886年、1887年,大足县龙水镇民众因为不满法国传教士和教民地痞的欺压,两度捣毁法国教堂。1890年,教堂获得赔款重修竣工之后,要挟官方禁止当地举办灵官庙会,又再挑起事端,法国神父更是狂妄叫嚣要开采西山煤炭,与民争利,由是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足教案”。刚刚修好的教堂旋即又再被毁,以挑炭为生的余栋臣为代表的当地煤窑、纸厂工人以及小商小贩数百人揭竿而起,暴发大规模起义运动并迅速蔓延之周围各地。
-
大足石刻 | 去什么北山宝顶,就在石门山和舒成岩看个安逸看个够!
寻古道,从东大路转到小川东路,两条路线都要过大足,后者还要对穿对角。这都到了大足这地界了,石窟石刻自然随便都能碰上那么两个。尽管多数小窟风化严重或者是被“好心人”重妆过,但是像石门山、舒成岩这种国字号打头的,那还是没人能下得了手,所以我们铁定不会放过。石门山,位于大足城东20公里的石马镇,因山顶有巨石夹峙如门而名。
-
巴岳山上的一面湖水,也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
4 评论在重庆铜梁与大足两个区县之间,有一道巴岳山山脉恰好横亘在边界线上,山顶并非尖耸入云,也非大石砥平,而是一条沟槽贯穿全境。此沟名曰黄沙槽,虽然宽度只不过四五百米,但其长度纵深绵延至腹地,由南到北也算处处良田沃野,似乎并不如名字那般沧桑和诡谲。而且此地似乎也并不缺水,从天上看到处遍布着“大地之眼”。这边一个,那边一个,连成串了又聚成了河,蓝汪汪的,像极了九寨沟的海子,总之很美!
-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大足高峰寺糊二火!
2 评论高峰寺,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高坪镇高峰村,四合院布局,建面大约3200平方米,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寺内文物遗存较多,有碑刻、木雕还有字画,且很多都具有极高的的艺术和研究价值。两年前,我便和老司机曾经路过此处,所以对高峰寺其实特别印象深刻,因为当时想拍而不让拍,被无情地拒绝了,或者说被默认为贼娃子了——不过这次还好咯,无论老的少的,人们又都很落教了!
-
水井灌水贴,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闹哪样?
4 评论山一程,水一程,关山千万里,风雪夜归人。古道走多了,也讲了有好多期了,貌似该要结束,但是想想走了四十天都没有走出大重庆,肯定还有很多东西是来不及,没注意或者说被遗漏的。凡夫俗子,市井之徒,起于乡愁,止于阡陌,我们终归翻不过一座自己捏的五指山,就像在路上我们也一定会和自己相遇或者说重逢。
-
不藏了,成渝古道(东大路和东小路)沿线的几处大院老宅,最后一把梭哈!
2 评论历史是枚照妖镜,不经意地从门前经过,光怪陆离的从来不是天气,而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不同的魑魅魍魉。像我作为伪愤青一枚,所以难免在欣赏古迹之时,看到被破坏被改造被消失,除了大骂人心不古,我也会比一般人更容易激恼。时代是一种烙印,就算千疮百孔,我们也不能好了伤疤就忘了疼!时代是一种烙印,就算无孔不入,我们依然不自觉会忘却许多!
-
成渝古道之碑坊游记,让我从璧山最美的一座牌坊讲起
牌坊,无异于古代古道之上的大型广告路牌,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标杆。气质所在,各种山门、庙门、甚至墓冢坟茔也都争先效仿,所以曾经在全国各地,也都屡见不鲜。但是具体到成渝古道重庆段范围,东大路和东小路上的牌坊却几乎全都消失殆尽,惟余二三坊。那么总结完了关隘、津梁再来数牌坊,我只能是把桥坊、墓坊甚至碑刻等等全都囊括在内。当然也不可能尽数,就沿线沿途附近选几个相对好看点儿的叨逼叨。
-
山重水复,细数成渝古道上的一桥又一桥
山一程,水一程,数完了成渝古道上的关隘,我们又来数一数津梁。其实我最不喜欢写桥的,因为只要找不到碑记或者说查不到任何资料,再好看的桥都只能干瞪眼,说啥都容易“飙黄腔”,就怕打脸啊!所以今次我尽量少说为妙。主要也是因为我本人好长一段时间了,不在状态,想写又不想写的,所以一直拖了又拖,敢情也是一种应付交差,哈哈。
-
明王度劫,古塔镇妖,也来扒一扒安岳孔雀洞和报国寺
孔雀明王造像窟为北宋所建,高7.4米,宽4.4米,深2.7米。半身孔雀也有2.3米。明隆庆四年(1750年)僧崇智在此建孔雀寺。窟中明王坐像一头四臂,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左上手执莲蕾,右上手已毁;左下手托蟠桃,右下手托贝叶经。宝冠璎珞装饰华美,姿态端庄。明王座下半身孔雀也相当精美,同明王一样也着“烟熏妆”,因为此窟连同窟前的厢房曾被分给一家人做了厨房,惟其如此,才在那个大破坏的年代当中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