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我们老以为方言很土,土得掉渣,但饶是如此很多我们见惯不怪的方言,一旦需要换成书面语言时却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字词替代,或者说压根儿就不知道它有木有正确写法。所以,多数时候都是音译甚至全拼,也就是一种形而上的完全意会。这就难保不出差错,字面意思最后可能也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 川渝方言有如川剧变脸,和而不同,千人千面,图片来自宇宙星传媒
近期我不是一直没有出去浪过,风景图文欠奉嘛,所以时不时的就会找些个边角料来推文凑数,而且多半也是因为“句读”收录缘故。这不最近我又收录了一些关于竹子的诗词,于是突然想要总结一期关于竹子的文章。可思来想去,图片我确有不少,但是竹子我却识得不多,除了慈竹、楠竹、斑竹、金竹和我大南川特色的方竹,开外还有更多品种其实我也一问三不知,甚至就连苦竹我都一直认不清,所以也就只能想想作罢。
但是专题虽然作罢,却还可以同时引申出一个方言系统的问题,以咱四川话,重庆言子儿为例,我倒觉得有点儿意思,也还可以借机说三道四。比如刚刚提到的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