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寻城札记
-
求佛问道龙多山,在浩如烟海的摩崖题记里沉醉千年
4 评论龙多山,位于重庆合川、潼南与四川武胜两省三县交界处,分大、小龙多山,山脉主体分布于合川龙风镇和潼南龙形镇境内,距合川城区60公里,距潼南城区20公里,因其峰岭逶迤绵延天外,“委蛇如盘龙,故名”。相传西晋永嘉三年(309年)有广汉人冯尧子(冯盖罗)在山上炼丹修仙“白日升天”,其一人得道,全家17口也跟着悉数飞升,由此龙多山闻名世外。
-
南宋偏安,韦王争谱,龙岩城上南平军主帅之位,到底谁赢谁输?
王氏家谱,文辞华丽,天马行空,还有关刀铜佛和“钦差大印”为证,看着挺像那么回事,但其实就是一本正经的打胡乱说,因为时间根本就对不上,更不要说证据作假自相矛盾,所以我也懒得去查证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人;而韦氏宗谱呢,有碑有墓还有爵位谥号,记载相对考究严谨许多,表面看时间节点似乎也吻合,却也不能无视时间线上本来就有的冲突。遑论韦大郎、韦光汝这两个名字,正史当中确实找不着任何蛛丝马迹。那么真真假假,不辩自明。
-
天保寨,弹丸之地,谁能证明它是南宋抗元遗址?
网上传言:据有关资料显示,(江北)天保寨建于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至开庆元年(1259年),历时19年,是南宋抗元战争军事防御设施之一。不过,私以为真实性存疑。天保寨地处御临河边,距入江河口还有三四公里,而河道蜿蜒曲折,且与重庆城或多功城的直线距离都将近30公里,所以无论从战略位置或者眼界视距考量,哪怕就是作为一个小小据点,三两个兵的前哨烽燧,好像也不具备其存在合理性。
-
雾锁凌霄,云上探秘,寻找南宋最后一座方山堡垒
4 评论凌霄城,又名拱极城,位于宜宾市兴文县西南与长宁县交界处,今属僰王山(原名晏阳)镇,为宋时抗元名城,亦为古代云南昭通、镇雄等地陆路进川之要冲。凌霄山海拔一千米左右,孤峰突起,三面峭壁,仅有南面断颈岩一路可通,接连五斗坝和仙峰群山。其实在北面还有一条秘密的运粮小道“四十八道拐”,顾名思义也可知山道曲折艰险,易守难攻。不过在凌霄山山顶却是十足平坦,典型的方山地形,占地有60余亩,可屯可垦,确实不失为一处绝佳的军事堡垒。
-
路过宜宾,寻不到登高城和仙侣城,那就随便打个酱油
本来想直插凌霄城,后来想来都来了嘛还是到宜宾转一圈,虽然五粮液喝不起,但是燃面还是可以搞二两。宜宾文化底蕴深厚,2200年建城史、4000年酿酒史、3000年种茶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不过,这些都是书上写的,作为路人游客而言,亲眼能见的风景,要是个明清遗迹都属难得。出租车上看到大观门貌似关着,我便步履不停直接去了合江门。到了一看,拆了旧墙修新墙(没拆完,估计还剩有百八十米的样子),一派大兴土木的架势,旋即又转到“水东门”。
-
迷途弃路,榕山顶上打卡自虐一遭
2 评论榕山是座山,榕山是座城,先有山再有城然后才有了镇……而事实上此前榕山却并不在榕山镇境内,直到2019年榕右乡并入榕山镇。但不管榕山镇也好,榕右乡也罢,都以山为名,却也不过是最近几十年才改名的事(此前榕山叫王场,榕右叫木广场),所以按理说其实都与古城无关。榕山,明史云“山多榕树,俗名榕子山,山北滨大江,宋嘉熙三年(1239年)筑泸城于此……榕山聚雪为(合江)八景之一。”
-
说走就走之江津鹤山坪大寨,寻古访今有惊喜!
1 评论重庆江津鹤山坪大寨是一处鲜为人知的南宋抗蒙遗址。公元1255年,已占据云南、陕西和成都的蒙古军队在金沙江上“败宋军二万后夺船二百”,水陆并进围攻重庆……其后数年更四度围渝,而鹤山坪居高临下炮锁长江,是蒙军往返行军必经之路,自然成为其眼中刺肉中钉,却又莫能奈之何。宋元以降八百年,鹤山坪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经明玉珍割据,奢崇明、张献忠叛乱以及后来的白莲教起义、石达开转战江津种种……鹤山坪一直战事频仍烽火连天,是故城寨俱毁,原有11道城门虽经清代修复过,现也仅存3门,严格来说其实就剩下一门。
-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4 评论自打我寻宋城开始,老早就知道璧山有个古老寨和铁围寨,但因为网上零零散散的文章大抵都是传说和人云亦云,查无实据,所以我一直置疑其真伪。一两百年历史还是有的,但真要推回到南宋末,七八百年以前,此城却未留下任何题记碑刻或者老物件,县志资料什么的也不见只字片语,说它抗蒙我还真是觉得有点坑蒙……不过还有但是……特殊时期,出省不便,寻城再没目标,那我还是假模假式打卡来了,管他真伪呢。
-
节(劫)后放风,寻找传说中的落尾城
去了好几次龙岩城,直到去年才知道对面还有个落尾城,却也没有立即成行,因为想着老家地利之故。结果谁曾想春节回家后又遇上新冠疫情,是节也劫,被放了一个很长很长的“寒假”,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眼看着从立春到春分,心里也是草长鸢飞发毛得紧。终于等到重庆病例清零管控放松,于是赶在回城之际特意上山一趟,只为寻城,也算放风。
-
逐大宁河而下,寻路天赐宋城到巫山,繁华没落,今夕何夕?
4 评论天赐城正对大宁河和长溪两大河谷山坳,当地有句顺口溜广为流传:”枞树坳,杉树坳,上坳对下坳。金银十八窖,窖窖十八块,块块十八金。谁人识得破,再修一个天赐城。”如今的天赐城遗迹就只剩下一大一小的两块石碑和一些零星散落的城墙基脚。而大石碑正好处在两峰中间外围,当年的城廓之外,风吹雨打了七八百年,如今当地政府在碑上建起碑亭,终于将它保护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