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崖墓
-
行摄漫谈,南川雷劈石与犀牛岗崖墓题刻新解
2 评论作为地名来讲,无论“王县”还是“玉县”它其实都是不存在的,东汉时期南郡下辖一十八县,只有郢、邔、编、若、巫五个单字名县而已。所以这就衍生出另外一种可能:“王县”其实是“巫县”。
犀牛岗崖墓题刻当中的第一个“王”字,便可能是书刻者手误,也有可能彼时“王”字就是“巫”字的另一种异体。所以原文应为:“阳嘉三年南郡巫县王师作”
-
四十天自曝四十张,成渝古道上且行且珍惜
4 评论上回剪个小视频,有细心的朋友总问:“四大四十天,咋你自己一个镜头都木有?”呵呵,我倒是想有呢,可巧夫也难为无米之炊。一直以来,我都藏在镜头背后,而同行的兄弟伙又都不怎么拍视频,四十天里,我出演过的好像有且仅有一两个镜头,还特么都是倒霉催的时候,比如无人机落水时我下河去捞尸体……你们大可想象,某人穿个火烧窑裤儿,在河里踉踉跄跄张牙舞爪时,头顶的地中海发型还频频闪亮,这种自毁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即便能用我也肯定不得用撒。
-
南川往东,水江向北,骑龙骑龙哟上了高山还要下个大河
骑龙者,七龙是也,以境内七条龙形山脉而名。所以一字之差,可能是口误,也可能是因为当地民风彪悍。在当地有这么一句俗语:“胆大者骑龙骑虎,胆小者像抱鸡母”或为印证(抱鸡母、抱鸡婆为南川一带方言,指正在孵蛋的母鸡)。不过也还有一种说法,是缘于乾隆年间,人们在龙颈坳建房聚居而成集市,所以名曰骑龙庙或骑龙场。
-
求佛问道龙多山,在浩如烟海的摩崖题记里沉醉千年
4 评论龙多山,位于重庆合川、潼南与四川武胜两省三县交界处,分大、小龙多山,山脉主体分布于合川龙风镇和潼南龙形镇境内,距合川城区60公里,距潼南城区20公里,因其峰岭逶迤绵延天外,“委蛇如盘龙,故名”。相传西晋永嘉三年(309年)有广汉人冯尧子(冯盖罗)在山上炼丹修仙“白日升天”,其一人得道,全家17口也跟着悉数飞升,由此龙多山闻名世外。
-
抬头见喜,爱此溪山,顺道我来扒一扒石牛溪王家的那些前尘往事
1 评论雷坪石是一条南北纵向的小山沟,沟里溪流潺潺一直流到三元桥附近汇入龙川江。王家祠堂就坐落于此,背山面水,坐西向东,为大院落大进深的四合院造型。从现有痕迹来看,原来至少是一个有两重天井的大宅院,房屋少说也有几十间,现仅存一半不到,后厢房还因为雨水或是火灾,被淋垮或烧毁,整成了一个小巷穿堂,漏风。天井四合院外,东北角有碉楼独栋,居高临下,守家守土。
-
太平场一座破败的土碉楼,不知何人何时所建?
太平场桥头社区,暨太平廊桥桥头,翠竹掩映的土坡上耸立着一幢破败的土碉楼,不注意还真看它不出来,我也是航拍廊桥的时候才不经意发现的,所以第二天趁早打了个酱油。这碉楼确也有几分大隐于市的感觉,明明就在场镇街边上,可除了从邻里打听到个叫什么“新油坊”的名字,别的再查不到任何资料。回来这么多天,花费我不少力气,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网上能查到的太平场碉楼不少,唯独独缺这一幢,也真是奇了怪了!
-
路过宜宾,寻不到登高城和仙侣城,那就随便打个酱油
本来想直插凌霄城,后来想来都来了嘛还是到宜宾转一圈,虽然五粮液喝不起,但是燃面还是可以搞二两。宜宾文化底蕴深厚,2200年建城史、4000年酿酒史、3000年种茶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不过,这些都是书上写的,作为路人游客而言,亲眼能见的风景,要是个明清遗迹都属难得。出租车上看到大观门貌似关着,我便步履不停直接去了合江门。到了一看,拆了旧墙修新墙(没拆完,估计还剩有百八十米的样子),一派大兴土木的架势,旋即又转到“水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