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寨,弹丸之地,谁能证明它是南宋抗元遗址?

网上传言:据有关资料显示,(江北)天保寨建于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至开庆元年(1259年),历时19年,是南宋抗元战争军事防御设施之一。不过,私以为真实性存疑。天保寨地处御临河边,距入江河口还有三四公里,而河道蜿蜒曲折,且与重庆城或多功城的直线距离都将近30公里,所以无论从战略位置或者眼界视距考量,哪怕就是作为一个小小据点,三两个兵的前哨烽燧,好像也不具备其存在合理性。

从山野走上神坛,又从神坛落到案板,以猪之名浅谈中国的民间信仰

上次在铜梁波仑寺惊见天蓬神祇,不禁联想到安岳茗山寺外那座猪神庙,又进而想到第一次所见其实是西华师大罗洪彬老师发给我,其在合川某处拍得的一张猪神照……本来我该屡见不鲜,但这层出不穷的重复记忆法,突然让我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于是想要追根溯源,特别说道说道。从古到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猪其实也经历了从牲到畜,同时也由兽到妖到神的这么一个不断演化递进的过程。在古代,猪有着好多的名字,《方言》记录“北燕朝鲜之间谓之猳(jiā);关东谓之彘(zhì),或谓之豕(shǐ)。南楚谓之狶(xī),其子或谓之豚,或谓豯(xī)。吴杨之间,谓之猪子。”

一桥两坊,打卡铜梁,顺便一探波仑寺及其摩崖题刻真伪之迷

铜梁区二坪镇有一座古桥,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当地开明乡绅主持修建。桥成之时,为彰显修桥义举和颂扬捐资建桥者之功德,特地在南桥头建石牌坊一座,取众志成城之意,命名“众志桥”。安居古城外有个波仑寺,寺内有块奇石名曰“点头石”,其上镌有唐宋元明清历代摩崖题刻,其中尤以“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书“鸢飞鱼跃”和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书“第一山”为奇,真真假假,值得书家一辩。

花石岩上无心插柳,一而再三,简单复盘一下传说当中的三星寨

花石岩比塔坪寨修筑时间要晚,建于清同治四年,但究其原由,同样也只为结寨自保。山寨不大不小,刚好住下一个生产队,约摸不到两百人,现多为留守老人。寨内建筑因为今人拆修扩建和损毁,几无古迹,只剩一些断壁残垣散落在田间地垄。花石岩下的岁月静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却总是留不住那么多的青春年少。那些年轻的离开,那些老去的归来,见过了风浪,闯过了山海,一代又一代,在这城门楼下兀自徘徊。

北碚柳荫,东升渡槽,一条花了10年光阴才完工的空中水道

4 评论

北碚柳荫镇的人工水渠,修建于1973年,全长43公里,干支渠共计14条,据说保存完好的现在还有30公里,与地面最大落差超过50米,其中保存最完好的就是东升村这一段1.5公里,所以集体命名“东升渡槽(水渠)”。想想那个年代,没有大型机械,全靠肩挑背磨,还是老实不易!“人定胜天”可不是空喊口号,一条水渠修了10年,怎么着都是一种壮举。红星渡槽当年可是摔死过人,东升这里不知道是不是一帆风顺?

洋河塘和硌五洞 | 生逢乱世,躲无可躲,有人在悬崖绝壁上造安全屋

洋河塘和硌五洞地势偏远,工程繁复,古人生在那个年代只为活命也老实不易!战火频仍,兵痞皆匪,有钱人尚且躲无可躲,普通老百姓更加没有招架能力。所以最后就用Vlog里的台词开个头吧:这是洞也是家,是家族也是部落。两百年后它还在不断的提醒着人们 ,巴山渝水,大争之世,曾经有过那么一群人,既伟大又渺小,既坚强又脆弱。在此处,在乱世当中,他们绝处逢生,蝇蝇苟活……

绝壁有摩崖,洞穴藏工厂,猫儿峡里一场时空交错的历史回响

6 评论

山顶这个位置确实是个观江景的C位,正对巴南(鱼洞),背对九龙坡(铜罐驿),左边是大渡口(跳蹬),右边是江津(珞璜)。不过嘛,眼前风光虽然大开大阖,但就是这几根大烟囱杵在那儿,江南江北还各有一个大水泥厂……再好的天气想要拍张好照片,想要通透,那也难咯。反正这附近,我前后来过三次天空永远都是灰蒙蒙,霾才是这里永恒的风景。

你知道么?九龙坡最好看的几座桥都在同一条大溪河上

6 评论

重庆向西,九龙坡往南,沿长江溯流而上,从陶家、西彭到铜罐驿的江北大溪河流域,一路山青水秀风光旖旎,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更有古道沧桑和津梁无数。碧水微澜,清浅河塘,一条美丽的大溪河蜿蜒不过六公里就有四座古桥值得一观,中间还有一个硌五洞(锣鼓洞)必须打卡。所以可以这样说,九龙坡最好看的几座桥都似沧海遗珠般的撒在了同一条大溪河上。

从回龙寺的一片废墟当中,我好想找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传说

2 评论

作为水江土著,比较汗颜的是以前我还真不知道有回龙寺这个地方,尽管小时候去同学家玩路过了无数次,甚至我都没注意到这里有个寨子。还是年前去同学家吃“刨汤”,因为修高铁拆了这寨子一段围墙,山头明晃晃的,我才猛然发现。因为当时没带相机,所以春节再来已经是二进宫了。我运气挺好,年后再来发现考队已经来过了,把整个回龙寺遗址都挖了出来。

春节回我大南川,想起了家公家婆,跋山涉水,记忆乱穿

4 评论

云卷云舒,家门口的惯常风景就埋藏着许多的历史过往,因为水江曾是南川县治所在,只因年代久远而无据可考,但总是留下了许多的传说,像经年的风……吹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大都耳熟能详。比如,你要问为啥县衙要从水江搬走?基本上,有点年纪的人都能给你轻松说出个一二三来。

古桥古道,老宅字库,巴南好风景,真的值得一品再品!

之前去一品镇打卡白寨子时与“山巍庄”擦肩而过,回来在卫星地图上才发现山下有异常,一问度娘才知那便是“步云书馆”馆主的寓居之所——陈立山的老屋,失之交臂让人好不郁闷!所以当老司机再约年前最后一趟,近处转转时,这里便成了首选之地。不过依然不喜欢做行前攻略,除了老屋,余下计划全交给老司机,我服从组织安排就是了,呵呵。

吃肉不刨汤,进庙不烧香,楠竹山铁佛香云寺以及沿途古墓拾遗

铁佛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高桥村楠竹山山麓,处在楠竹山镇、水江镇和东城街道三镇交界处。铁佛寺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重修扩建,铸有铁佛三尊,故《佛天洞鉴》称之为“铁佛香云古刹”。如今庙方多自称香云寺,而我们当地人还是习惯称之为铁佛寺,但是一切种种都是过眼烟云——在1952年,铁佛就已经被化作千余铧犁与诸多庙产一同分予农户,从此香云不香,铁佛与寺尽皆有名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