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柳荫,东升渡槽,一条花了10年光阴才完工的空中水道

去年我去红星渡槽时就有人推荐东升渡槽,说是还要更多更长。实际这一路过来好像也并没看到多少,最长的这段号称1.5公里,我觉得也不一定。所谓无桥不渡槽,平地也只能叫渠或堰不是?至于说哪个更美……中庸如我,只能说各有千秋。


▲ 柳荫镇东升水渠,摄影:吴祥鸿 / 悬崖上的女巫

当然人家照片里的风景都很美,我就缺点水平眼光咯,貌似打开方式也不对,甚至后图我都没看到,哈哈。


北碚柳荫镇的人工水渠,修建于1973年,全长43公里,干支渠共计14条,据说保存完好的现在还有30公里,与地面最大落差超过50米,其中保存最完好的就是东升村这一段1.5公里,所以集体命名“东升渡槽(水渠)”。想想那个年代,没有大型机械,全靠肩挑背磨,还是老实不易!“人定胜天”可不是空喊口号,一条水渠修了10年,怎么着都是一种壮举。红星渡槽当年可是摔死过人,东升这里不知道是不是一帆风顺?

当年流行的口号还有一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如今虽然不种地了,但老司机胆子也还是贼哈?我反正是脚杆打闪闪,打死不敢上去。


▲ 图一来自网络,摄影:西大人

扶摇直上问青天,上穷碧落下黄泉,土地公土地婆呀是否真管得了这现世人间?

问前程?问姻缘?——可你丫不烧香不带钱。


无处不网红,这个人多车多哦,挤倒不挤就是没个清净时候。网红经济带动了乡村旅游,软硬件配套服务再跟上,在这山花浪漫时节出来踏个青还是幸福感爆棚。

虽说不花钱吧,也不至于看人,但我好像还是更喜欢“静静”,嘿嘿。

看来以后只能继续往山里钻,还要避开节假日和周末。


前路漫漫,在远方,在脚下——可我不敢走!


老司机带也没用,作死我不陪。

我就远远的欣赏,看那山重水复,看那路转溪桥……无论到了什么年纪,每个人眼里都还会有一部人间童话,像远处的风景,闪着微光。


总有陌生的风景和陌生的人,相逢即是缘分。


角度没选好,又舍不得最后一块电池,本考虑的是后面不时之需,结果到了也没用成。我做好了充足准备,可机会敲开了另一扇门。呃,老生常谈的际遇与追求,莫过如此吧?

很多事,很多人,等也白等。


看到这个“水渠宴”,脱口而出:“是不是打错‘堰’字”了?土地笑而不语……我去,大家都单身,给个提示可不可以?

回来上网才知道,原来不久前渠上真的有摆过“长桌宴”。想想这平地高台,斜阳晚照又煮酒论英雄,有没有美女不知道,但关键是免费,一样挺美的哈?我咋就遇不到呢呢呢???

嗯,不落教。我也实在编不下去了,赶紧,走人……

01后记


回程经柳荫绕道静观,路边发现一个官山坡,有两个坟头看着还不错。特别是镂空的山门,极具特色,只可惜风化破损严重,字迹不清,不确定是哪个年头儿的了。

这是个夫妻合墓,镂空的山门里面分别立了两块碑,一块故显考,一块故显妣,男左女右。


附近还有个大墓,一样的歪歪倒倒,将倾未倾。绕到墓后才发现几个坟头的墓室都已经夷为平地,估计是遭遇拆迁?移尸不移坟,多半都是无主之地吧?所以才这么简单粗暴!只是可惜了这么好的艺术品哦。


其实,塔坪寺里也有俩古墓,上次来我居然没发现。

图片不是我拍的,其实这次我依然没瞧见……因为在路上居然又发现了一个叫“花石岩”的寨子,所以我便先大家一步,独自探寨去了。后来又在寨下跟一个挖土的老大爷摆龙门阵,一摆就大半天。当然这是后话,后话……

走个渠,寻个墓,一不注意误入寨子深处。

喜欢看老物件,好看的物件,但最喜欢的还是带字的物件。所以以前从不看坟,现在也比较感兴趣了。只可惜自己文化不高,土鳖不懂艺术!常常有心无力,呵呵。

本文由 江子渔 发布在 游记 专栏,并贴了 等标签。

共有 4 条回应

  1. Sam.Z 说:

    老司机胆子大,我看着脚都在打闪闪

  2. 小陈故事 说:

    还是多宽的嘛,不过那离马路那一截沿崁崁我也是不敢走~ 图上那一群人是路上捡的?发照片给别个没有嘛~脸都糊了。

    • 江子渔 说:

      宝器,网站公众号啥的有必要发高清唛?大图和视频当天回来就发别个了。不是捡,是自投罗网……你晓得除了美女、老人和小孩,一般我是不拍人的,真要看脸,嘿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