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古墓
-
成渝古道之碑坊游记,让我从璧山最美的一座牌坊讲起
牌坊,无异于古代古道之上的大型广告路牌,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标杆。气质所在,各种山门、庙门、甚至墓冢坟茔也都争先效仿,所以曾经在全国各地,也都屡见不鲜。但是具体到成渝古道重庆段范围,东大路和东小路上的牌坊却几乎全都消失殆尽,惟余二三坊。那么总结完了关隘、津梁再来数牌坊,我只能是把桥坊、墓坊甚至碑刻等等全都囊括在内。当然也不可能尽数,就沿线沿途附近选几个相对好看点儿的叨逼叨。
-
苦中作乐,朝阳观里偷得浮生半日闲
光绪《永川县志》有云:“永兴场,县西九十里,康熙间创置,陆续增修,铺民百余家,为水边地。东距泸州宝峰场三十里……北至荣城二十里。”所以这一山一寨又一观,实为三县交界地,可以兴盛,当然也极有可能匪患无穷。也因这“朝阳寨,县西七十里,永兴场东十里,大山特起一峰,极险塞。”所以晚清乱世,乡民才能得以自保无虞。
-
南川往东,水江向北,骑龙骑龙哟上了高山还要下个大河
骑龙者,七龙是也,以境内七条龙形山脉而名。所以一字之差,可能是口误,也可能是因为当地民风彪悍。在当地有这么一句俗语:“胆大者骑龙骑虎,胆小者像抱鸡母”或为印证(抱鸡母、抱鸡婆为南川一带方言,指正在孵蛋的母鸡)。不过也还有一种说法,是缘于乾隆年间,人们在龙颈坳建房聚居而成集市,所以名曰骑龙庙或骑龙场。
-
乡野趣谈,香艳聊斋,南川马嘴有个“围腰坟”的传说,你可听说过?
某日正午,路上行人稀少,一挑盐的挑夫行经此处,挥汗如雨。恰遇一回门的娇美小媳妇,背上背着个奶娃娃。挑夫看小媳妇模样俊俏,又独自一人,眼前一亮便举止轻浮不断地言语挑逗。荒山野岭的,小媳妇既羞且怕,赶紧掩面遁逃,直到走出里许才发现原来娃娃头上的帽子不见了。那帽子上有些银锁坠饰之类的挂件实不便宜,丢了回去怕是不好向公婆交待,于是她只好回头再找。等找到马嘴垭口,看见挑夫正歇气等她,娃娃帽子明晃晃的便挂在那扁担上头。小媳妇尽管忸怩,但还是张口索要,可挑夫就是不允,吃准了她胆小怕事不敢声张,开始动手动脚。
-
石龙庙里藏古墓,三教九流,各拜各……
过大溪河,鸣玉场北两三公里外,有一座破破烂烂的小庙。小庙虽小,但因为三教合一,曾为民间自立之“阴曹地府”所在,所以传说的是鸣玉人往生后也都不用去“丰都”报道,直接在当地就能勾划生死簿,注册在籍,转世投胎了。民国《南川县志》记载:邑北六十里鸣玉场,石龙庙侧,古墓一所,三函(墓颇高大,石工完整,时似不甚早者)。清嘉庆《四川通志》、旧县志俱云:“墓额刻‘濂溪明道横渠墓所’八字,因疑为伊川谪涪州所为,全出望文生意。
-
龙江鸣玉,造化斯人,寻找一代造桥大师陈永恩之墓
永恩墓墓前良田阡陌,翠竹环绕,苍浪之声流作岁月如歌,婉转悠扬,一如眼前龙川江的经年流淌。此去,沿龙川江顺流而下只两三公里,平澜桥、靖安桥已经风风雨雨一个半世纪,依然还在负重前行。一如永恩卧此山间的籍籍无闻,一如我胸中块垒的汹涌澎湃……有些人应该被牢记,有些人注定被忘记!刀笔如椽,不过添一笔还是少一笔,却终究写不完这世道人心和光怪陆离。
-
北碚柳荫,东升渡槽,一条花了10年光阴才完工的空中水道
4 评论北碚柳荫镇的人工水渠,修建于1973年,全长43公里,干支渠共计14条,据说保存完好的现在还有30公里,与地面最大落差超过50米,其中保存最完好的就是东升村这一段1.5公里,所以集体命名“东升渡槽(水渠)”。想想那个年代,没有大型机械,全靠肩挑背磨,还是老实不易!“人定胜天”可不是空喊口号,一条水渠修了10年,怎么着都是一种壮举。红星渡槽当年可是摔死过人,东升这里不知道是不是一帆风顺?
-
吃肉不刨汤,进庙不烧香,楠竹山铁佛香云寺以及沿途古墓拾遗
铁佛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高桥村楠竹山山麓,处在楠竹山镇、水江镇和东城街道三镇交界处。铁佛寺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重修扩建,铸有铁佛三尊,故《佛天洞鉴》称之为“铁佛香云古刹”。如今庙方多自称香云寺,而我们当地人还是习惯称之为铁佛寺,但是一切种种都是过眼烟云——在1952年,铁佛就已经被化作千余铧犁与诸多庙产一同分予农户,从此香云不香,铁佛与寺尽皆有名无实。
-
小溪名小溪,天生桥渡人;子孙是子孙,姓周不姓陈
4 评论出涪陵城往南,溯乌江而上,在“赤壁”的对面有一条就叫作小溪的支流,从河口溯小溪一公里左右有个已经废弃了的叫作巴王洞的景区。小溪的确有一种小而美的确幸,虽然天生桥跨度也就五六十米,高约四五十米,典型的喀斯特风貌,由溶洞顶坍塌而形成天桥。不过一俟走到近前,听得瀑布轰鸣,眼前水雾蒸腾,一阵凉意当中还是能感觉出那么一丢丢的气势,毕竟人在自然面前显得何其渺小。
-
伊川点易,山谷钩深,涪陵北崖之下寻迹怀古
我不去程门立雪,但程夫子却也就站那儿等我,右手拾卷,左手握盏……嗯,“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治世兴衰,想想百八十年后,几里地之外的龟陵城,血流漂杵几失几复,这话其实也很是应景。往事越千年,须眉生华发,我想我是不是该以一种少年老成的心态来检视一番心中的家国天下?有些地方明明很近,比如涪陵,但在我前半生三十几载的岁月里却从未想过要来。有些人物和故事很远,比如程夫子和黄山谷,却恍若音容样貌就在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