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佛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高桥村楠竹山山麓,处在楠竹山镇、水江镇和东城街道三镇交界处。铁佛寺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重修扩建,铸有铁佛三尊,故《佛天洞鉴》称之为“铁佛香云古刹”。如今庙方多自称香云寺,而我们当地人还是习惯称之为铁佛寺,但是一切种种都是过眼烟云——在1952年,铁佛就已经被化作千余铧犁与诸多庙产一同分予农户,从此香云不香,铁佛与寺尽皆有名无实。
-
出涪陵城往南,溯乌江而上,在“赤壁”的对面有一条就叫作小溪的支流,从河口溯小溪一公里左右有个已经废弃了的叫作巴王洞的景区。小溪的确有一种小而美的确幸,虽然天生桥跨度也就五六十米,高约四五十米,典型的喀斯特风貌,由溶洞顶坍塌而形成天桥。不过一俟走到近前,听得瀑布轰鸣,眼前水雾蒸腾,一阵凉意当中还是能感觉出那么一丢丢的气势,毕竟人在自然面前显得何其渺小。
-
我不去程门立雪,但程夫子却也就站那儿等我,右手拾卷,左手握盏……嗯,“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治世兴衰,想想百八十年后,几里地之外的龟陵城,血流漂杵几失几复,这话其实也很是应景。往事越千年,须眉生华发,我想我是不是该以一种少年老成的心态来检视一番心中的家国天下?有些地方明明很近,比如涪陵,但在我前半生三十几载的岁月里却从未想过要来。有些人物和故事很远,比如程夫子和黄山谷,却恍若音容样貌就在我眼前。
-
平梁城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平梁镇,距巴州城西5公里 ,地势险绝,四面绝壁,海拔805米,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800米,总面积36万平方米。清道光《巴州志·山川》中记载平梁山:“山形高大而上平阔,周数十里,俱悬岩峭壁,莫可攀援。惟四隅有小径可通,上下亦崎岖逼仄,不可驰骋……”平梁城下有平梁洞,亦称仙人洞,妙通居士罗南仲所居,有石床石灶,城中有鸿禧寺,所谓古寺也。
-
出了小宁城,就着急忙荒的往得汉城赶,中途在元山镇一家叫重庆小面的馆子吃了个盖饭。不点招牌小面,是因为除了早餐,中午和晚上我一般都不吃面,不顶饿的说,再一个老板居然不是重庆人,呵呵。路过灵山镇的时候,看见路边招牌上有个巴灵台景区,赶紧掏出手机问了问度娘,发现图片景致还不错,于是立马让老司机方向盘一打,刻意进去刹一脚。4A景区,因为淡季,门票20元/人……
-
我的巴蜀抗元寻城之旅继续……这次目标川北,从前面的礼义城溯渠江而上,沿着巴河进入通江,在平昌县的江口镇杨柳村,跑马落车,弃舟上岸,便可直接信步登上小宁城。小宁城,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江口镇(原荔枝乡)杨柳村,现遗址仅存东、西、北三门及少量摩崖石刻。小宁城为通江上的一座半岛,海拔390米,东西长920米,南北宽780米,面积约有72万平方米。城虽不算太大,但是因为人迹罕至,道路荒芜,寻城之旅还是有些艰难……
-
我亲眼见过博物馆里的蟒凤衫很是修长,而传言也说良玉身高足有一米八六,于是此时此地,心下不停脑补将军形象之高大威猛!“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良玉以巾帼效命疆场,古所未有也,迹其忠忱武略,足愧须眉已”,纵其赫赫战功与铁军威名,自是能够青史流芳,为后世敬仰!所以管她真墓还是假墓呢,我来过看过,而且心存敬意与缅怀,并与将军魂灵于林泉溪下心会神交,这就足够!
-
贾岛墓地处安岳城南贾岛村之安泉山,虽然全国也有六处贾岛墓,但相比陈抟墓,我倒是更愿意相信此处贾岛墓才是真迹,毕竟贾浪仙行吟一生却也是最终卒于任上。不都说“骨已西埋蜀,魂应北入燕”嘛,以旧时之交通条件,哪里的黄土不埋人?何况说这千里迢迢,即便最后真有归葬或是迁葬,沦为空冢,要照我的理解那也是真迹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