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水江土著,比较汗颜的是以前我还真不知道有回龙寺这个地方,尽管小时候去同学家玩路过了无数次,甚至我都没注意到这里有个寨子。还是年前去同学家吃“刨汤”,因为修高铁拆了这寨子一段围墙,山头明晃晃的,我才猛然发现。
因为当时没带相机,所以春节再来已经是二进宫了。
顾名思义,这里原来真的有个回龙寺,规模还不小。
只是关于这间寺庙,县志查不到,当地人基本也是一问三不知,只知道这是个躲土匪的寨子,以前的熊家祠堂。早些年一直有人家居住,才撂荒没几十年。
回龙寺坐落在鬼王山下团凼河畔,从风水学上来说,这是一处“天鹅抱蛋”、“白鹤扑水”的绝佳穴位。离水江镇上也近,步行也不过十来二十分钟。
回龙者,顾名思义,大抵就是因为团凼河从寺前蜿蜒流过,恰似蛟龙洄游。
我运气挺好,年后再来发现考队已经来过了,把整个回龙寺遗址都挖了出来。
这庙真的不小,起码三进大殿和厢房,分三层台地逐级抬升,典型的庙宇风格。然后寺庙湮没之后,熊家入主,又在几重大殿身后,寨内最高处修起了祠堂,估计寨墙也是同时期所建。
当地老人告诉我,熊家祠堂修建于清朝咸丰年间,那么由此推理上溯,回龙寺或建于清初甚至是明末。
所谓“天鹅抱蛋”,从寨墙范围来看,回龙寺真就是个椭圆的蛋形。整个寨子坐西向东,有三道门,其中东门为主门、前门,有青石步道连通山下。西门为后门、辅门,而前后门都可以直接下到团凼河边。北门为闭门,门上有枪眼,形成暗堡,可防土匪渡河偷寨。
高铁线路现在拆的一段围墙就在西门,目下是只拆了墙,至于以后这寨子拆多拆少,还能不能留存依然是个未知数。
城门已废,将倾未倾,“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嘛,据说这里还真的驻过军,还是中央军……
不过我是不大相信。早年间的川军不可能让中央军悄悄摸进了四川盆地的嘛。抗战时期这里即不当关也不当道,更没啥资源要守。南川当年唯一需要部队驻守的只有一个地方——海孔洞(现属万盛丛林镇,曾为原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
经人提醒,我才发现东门门下石级上有块残碑,用水冲洗过后发现余字不多,是块功德碑残片。就三两人名资财而已,最最重要的年代落款却是没有。
后来下山,询问寨下的张大启张大爷得知,考古队有挖出两块碑,搬了一块走又埋了一块,不过都拓了片。
后来我辗转找到南川区文管所和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前者说是后者来考的,而后者又说并没这个项目……唉,我人脉到底不广,最终不得而知!
不过可以确信的是,两块碑都是关于修建熊家祠堂的,并非回龙寺的相关内容镌刻。
所以这回龙寺依然是个未解之迷,只能从眼前这残存的石级步道和断壁残垣去凭空想象当年的青灯古佛和梵音频仍。
“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
大势至,佛曰大觉有情。大势去,子又在川上曰,求仁得仁。
除了寨门围墙和石级,遗址中饶有意味的是一层大殿的左右厢房挖出来两眼大灶和碓槽石臼,绝不似寻常百姓舂米生炊之用那么简单。我以为是熬硝,张大爷却告诉我当年寨子里曾住过一个女枭雄,造毛瑟枪的……至于这奇女子到底姓甚名谁,他也记不清了。得,又是不了了之。
青山隐隐,绿水茵茵,掐一段围墙数一段岁月,墙内墙外又上演过几多的折子戏?
佛徒信众,悍匪枭雄,道是往来无白丁者,却总是烽烟过后藏不住。
一山还有一山高,一江春水一江涛。
鬼王山,任它东西压到西风,不语。团凼河,任它风流总被雨打风吹,不停。
不大的一个寨子,一下午我里里外外转了好多圈,总期冀还有什么惊喜发现。可直到斜阳落幕依然毫无头绪……就像分不清眼前这光景,是苍凉还是落寞?是伟岸还是巍峨?
一种忆境和一种意境,好多好多的历史碎片就埋藏在眼前这废墟里。
可无知如我,青天白日也灯下黑。
“草草杯盘共一欢,昏昏灯火话平生。”
抚摸着断壁残垣,想象着往事浮沉百千年。揣着我的一知半解,便假装是留住了所有时间……
到底我不是“回龙”,不过只是一个游子归客。
站在故乡这片深情的土地之上,苍茫的历史中央,我找不到任何方向。
关于回龙寺的传说,只有敬待后来者!
太有历史年代感了,这里是不是可以保护起来,以后开发做旅游
高铁过路,还能不能留住都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