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和北色在路边摊又争执起重庆有没有文化或者是什么文化来着。虽然只是酒后胡诌,但是想想形形色色的各路人们,其实也普遍有着一些司空见惯的鄙夷和故步自封。北色说重庆人没文化,就好像我对他说河南人不耿直,都是一杆子打死一群人的下三路打法,谁能说服了谁?谁又能接受谁?我没文化么?切,我那是没文凭!他不耿直么?不耿直我还和他长期厮混个屁!都是信口之言,却也折射出人情世故的乱与俗,自欺欺人自相矛盾而且总是持续,这其实也就是文化某个纠结的一面……
文化是什么?往大了说就是一群人在一个地域经过一定的时间所培育发展出来的各种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所以,说一个人没文化可以,但是你不能说一个地方没有文化。那不现实,很牵强也很苍白!偌大一个重庆城,有年头儿的人文遗迹或许是少了点儿,但是物质世界包容一切基础,敢问什么东西它不映射出文化?而且文化也从来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区别只是特色不同而已。如果非要强行区分界别的话,那么也或许只有希特勒、本拉登那种将民族标签强行植入进血液的极端人群拥有这种并不普世却也一直泛滥的能力。但这样的人,如今来讲其实并不算多,全世界还能数得出来的也就那么几个。中国,或许有也或许没有?因为,就算是有那么一类人却也没有谁能真的拥有足以扼杀一种文化的超能力,上帝都不行!只能说因为地域人脉的关系,大文化下面有小文化。全世界共有一种人类文明,中国也有华夏文明,而中国之下又有中原、吴越、巴蜀……那么作为盆地之中长江之滨的山城重庆,到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巴文化自是不用说了,还有水陆码头、湖广移民、袍哥、陪都甚至红都……林林总总,哪怕就是一场可耻的政治做秀,它实际消费的也是文化。不管真真假假形形色色,文化它到底是无处不在!文化除了人还得有物,不管是生于斯长于斯或者只是曾经路过,但是留下终归是一千年一万年亘古不变的守候。它可能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夔门,是白鹤梁年年出水的鱼肚皮,可能是张仪筑的那座城也可能是钓鱼城、龙岩城经年不语的悬崖峭壁,还有可能就是李商隐面前总也望不穿的那一汪秋池……所以,我很肯定的说:重庆她也很有文化!
自然,很多人谈到重庆,总会不由自主地提到码头文化而且脸上或多或少会表露出一些不屑和鄙夷。其实,码头文化怎么了?不就是市井粗俗了一点儿,但是粗中有细、耿介当风,大俗之后其实也有大雅,一样的精彩纷呈而且还贡献于家国。这绝对不是空话!四川盆地所孕育的一种特有的安逸意识,可也从来没有逃过古往今来的历次战乱纷争。哪怕遇上了张献忠,碰见了摇黄贼,屡屡几乎被灭种,可最后文化它还是一直挣扎着并得以延续。朴实加上厚实,它就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坚强生命力!像诞生于码头的袍哥,作为一个所谓的黑社会帮会组织,绝对的下层不入流,但你能简单说它粗俗或者没文化?人家取名或可以说就是从诗经里得来的呢?“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再细看人家的帮规教习,什么不透着高度自觉的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大俗和大雅!资讯不发达的年代,训民必先教民,通识教育并不普及的时候,宗教的力量以及劝人为善的理念,对于约束帮众行为,像“五伦八德”什么的则是最好的规律法条。至于说总难免也会有作奸犯科什么的那其实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与其组织宗旨无关,退一万步讲也可以用时下流行的话说:那也就是一小撮然后被别有用心地利用。实际,袍哥作为一级庞大的基层大众组织和青帮、洪门一样,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保境安民义利结盟的作用,而且最后对于国家都各有建树。遥想一百年前,要不是袍哥们掀起的保路运动如火如荼,引得新军入川造成湖北防务空虚,辛亥革命那一枪哪那么容易就能打出一个民国?六十年前,川军出川抗战死了一百多万,袍哥可是主力,甚至第88军军长范绍增,出了名的“傻儿军长”那可是绝对的袍哥老大。这种于己于民于家国忠孝仁义礼智信,那就是正统的中国文化!如今,你可能再也见不到袍哥,但是其实曾经现在的每个重庆人都是!重庆人言必称的耿直两个字,有写在面子上的,也有刻进心里的,不管真假那都是再世投胎的袍哥二世行为。码头,可能是喧嚣了一些,可能太江湖了一点,但是真正置身其中浑然忘我却也自得其乐。我从老家南川的山沟沟里走来,一直混迹于这么一个水陆大码头,有爱有恨,纠结过也郁闷过,可是一直坚守从不离开!因为我喜欢这座城,喜欢它的粗陋,喜欢它的匮乏,喜欢它的脾气暴躁,喜欢它的言不由衷……
总之,我爱上了这座城市,像心爱的女人一样!不管她有没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