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此心安处
-
风雨百年,廊桥遗梦,来扒一扒数一数,你知道南川哪几座?
依据县志图文,我又再大致总结落下的廊桥还有:西门桥(西成桥)、杨泗桥、孝泉桥(南门外)、福寿桥、龙凤桥、龙马桥、双河口(小亭桥两座,各跨一溪)、八仙桥、大桥(石墙鸣玉两场中道)……其中西门桥、杨泗桥因为改通公路桥,已然不能确定是否旧址基础;而孝泉桥,不确定是不是就是南门桥;以上诸桥,都是图文明确可知桥上有亭的,还有有些本是廊桥但县志没提也犹未可知,比如靖安桥、积善桥、鱼泉桥就只字没提。
-
从回龙寺的一片废墟当中,我好想找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传说
2 评论作为水江土著,比较汗颜的是以前我还真不知道有回龙寺这个地方,尽管小时候去同学家玩路过了无数次,甚至我都没注意到这里有个寨子。还是年前去同学家吃“刨汤”,因为修高铁拆了这寨子一段围墙,山头明晃晃的,我才猛然发现。因为当时没带相机,所以春节再来已经是二进宫了。我运气挺好,年后再来发现考队已经来过了,把整个回龙寺遗址都挖了出来。
-
春节回我大南川,想起了家公家婆,跋山涉水,记忆乱穿
4 评论云卷云舒,家门口的惯常风景就埋藏着许多的历史过往,因为水江曾是南川县治所在,只因年代久远而无据可考,但总是留下了许多的传说,像经年的风……吹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大都耳熟能详。比如,你要问为啥县衙要从水江搬走?基本上,有点年纪的人都能给你轻松说出个一二三来。
-
吃肉不刨汤,进庙不烧香,楠竹山铁佛香云寺以及沿途古墓拾遗
铁佛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高桥村楠竹山山麓,处在楠竹山镇、水江镇和东城街道三镇交界处。铁佛寺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重修扩建,铸有铁佛三尊,故《佛天洞鉴》称之为“铁佛香云古刹”。如今庙方多自称香云寺,而我们当地人还是习惯称之为铁佛寺,但是一切种种都是过眼烟云——在1952年,铁佛就已经被化作千余铧犁与诸多庙产一同分予农户,从此香云不香,铁佛与寺尽皆有名无实。
-
从南川到涪陵,从大河到大江,追寻一代造桥大师陈永恩的足迹
4 评论笔者南川水江人氏,如果谁要和我说道说道古桥,在南川城里我肯定会脱口而出龙济桥,在我水江老家则自然会首先想到龙见桥(俗名大桥)……然而事实上,在我大南川,最美的古桥其实是长眠在水下的正阳桥。当然,要说起正阳桥那就不能略过一个南川人,一代造桥大师——“正阳桥总掌大墨监理工匠(即总设计师)募化结缘首人”,陈永恩。
-
我眼中不一样的故乡,大美南川水江!
6 评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乡愁,不论在家乡还是异乡。我的乡愁大概一直年轻,定格在20年前出门求学我离开家乡的那刻,所以每每午夜梦回还总是回到中学时代。尽管青春于我而言其实并不美好,有太多的晦涩懵懂和失意,但也总有更多的睹物思人和情真意切,所以念兹在兹。有些人有些事,因为错过才美好!漂泊流年呵,一年也难回一两次故乡,所以山水入梦皆泛白,犹如水墨丹青多情自缱绻。
-
大美水江 | 端午驴行,故乡浓情之视觉先导篇
好久没没有目的地,没有内容更新,所以端午便顺便回老家转了转,真的只是转转,几天时间里我足迹甚至都没走出过水江镇。所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嘛,游子常怀故乡风月,扯不断的是山美水美人更美——身世物外,在老家我还真是能够宅得住的,嘿嘿。本来天气预报只有两天天晴,结果因为无人机炸机又找了两天,所以这个假期我其实一天也没敢在家耽搁,狂汗!
-
节(劫)后放风,寻找传说中的落尾城
去了好几次龙岩城,直到去年才知道对面还有个落尾城,却也没有立即成行,因为想着老家地利之故。结果谁曾想春节回家后又遇上新冠疫情,是节也劫,被放了一个很长很长的“寒假”,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眼看着从立春到春分,心里也是草长鸢飞发毛得紧。终于等到重庆病例清零管控放松,于是赶在回城之际特意上山一趟,只为寻城,也算放风。
-
穿越后河,十年心结得了
4 评论后河流淌分布在渝黔界上,一边是重庆南川区,一边是贵州道真县,源头起点恰好就在我老家水江镇。从小就听说过人云亦云庙坝后面有条河里的鱼特别多,拿个背兜随便一舀就能装满背兜的鱼,只是从来没有记住它的名字叫后河。锦绣河山,大美南川,这么近又这么远,我一次次离开又一次次归来,心内守得烛台清明的是故土难离,是人间有味,是一万年只争朝夕!掀一场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惟此间,岁月静好。人有情,家还在,我……离不开……
-
再向佛山行,又登龙岩城
2 评论龙岩城因所处马脑山也被称为马脑城,不为今人所知不被保护的原因可能也就是因为当年这里没能死个蒙哥的缘故吧?呵呵……虽说如今只剩一道城门,但遥想当年能够御偏师于一隅,号称“南方第一屏障”,此城也还是立下过不世之功的。不过此门非彼门,城门上所书“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一十一年癸丑岁建”即1913年,表明为民国时期复建,所以这道城门上该是没有插过宋军抗蒙的旌旗,却也是在讨袁之役,守军阻击东坡将军麾下护国军时起了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