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即金佛山是也。端午小假,本来无计划甚至不想回家的,结果有朋友大半夜突然想出去浪,虽说我从来可以说走就走,但是没有目的地的话也是然并卵。不过朋友他只为换个心情,索性就往我老家带吧,末了还可以回家吃粽子啃嫩包谷的说。于是连夜出发,凌晨三点半到达马嘴龙岩城下。朋友要拉帐篷,我说你可拉倒吧,大夏天的五点钟就能见着天光。不如点上灯,尾箱里拿酒出来摆龙门阵,实在来不起了就去车里眯一下。于是两个傻逼就在山脚路边开始对饮,谈古论今,身世物外,扯淡着那些并不遥远的过去将来……可惜天公不作美,要是两个大男人大晚上的一起数星星或者是看日出,想想都基情无限呀,哈哈。
第三次来龙岩城了,每回来都遇不上好天气,郁闷!要知道马嘴山上的云瀑绝逼壮观,可惜非是一般人品貌相能有的机缘,我也是一直心心念念。昨晚上山时风吹岭更是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五米,车行如徒步,好在已经到达了目的地的说。等到天亮,雾气依然将散未散,只能远远的看出一个金佛山的模糊轮廓。
龙岩城因所处马脑山也被称为马脑城,不为今人所知不被保护的原因可能也就是因为当年这里没能死个蒙哥的缘故吧?呵呵……虽说如今只剩一道城门,但遥想当年能够御偏师于一隅,号称“南方第一屏障”,此城也还是立下过不世之功的。不过此门非彼门,城门上所书“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一十一年癸丑岁建”即1913年,表明为民国时期复建,所以这道城门上该是没有插过宋军抗蒙的旌旗,却也是在讨袁之役,守军阻击东坡将军麾下护国军时起了大用。
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由南平军知军史切举奉旨在马嘴山上兴筑龙岩城,宝佑六年(1258年)继任知军茆世雄最后修筑完成,与合川钓鱼城一南一北,共同构成了山城防御体系。1258年到1259年,蒙古大举侵宋,蒙哥率主力亲自攻打合川钓鱼城,派麾下大将纽璘攻打南川龙岩城,从而对重庆形成夹击之势,但两军在二城接连败北。
龙岩城下右侧约30米处绝壁上,尚存一块抗蒙记功碑,碑高3.5米,宽4.2米,碑文257字,字径14厘米,正楷双钩,为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所刻。碑文上端刻有一条横沟长约5米,深5厘米,用以排水保护碑文。不过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少数字迹依然显得模糊不清。二战连胜后,守将茆世雄便勒石刻铭曰“正月,贼酋重兵攻城。二月再寇,斩虏使,焚伪书,诸将争击,贼败而退,献俘授馘。梱台以全城却敌闻之公朝,上恩叠颂,宰揆枢宣钧翰踵至,咸谓兴筑以来所创见也”。
八百年累世荣光,人们总喜欢于此面壁沉思,顺便检验一下自身国文功底,不过大都不甚了了。于是子渔誊抄附录原文于此,微调句读和异字,还望诸君雅正。
宋宝祐乙卯,上有旨,城南平。越三年,守臣淮东都梁茆世雄,戍罗播,城龙岩,毕事。嘉平,奉梱命领郡寄。始至,鞑已及境。正月,贼酋重兵攻城。二月再寇,斩虏使,焚伪书,诸将争击,贼败而退,献俘授馘,功不一书。先是城池草创,浚之崇之,遂为南方第一屏障。梱台以全城却敌闻之公朝,上恩叠颂,宰揆枢宣钧翰踵至,咸谓兴筑以来所创见也。共事者:钤路赵全、茆世龙、王用、寇青、常喜、樊文贵、郭德、何殿、朱珍、刘储杰、江司总管雷震、钤路张福、孟世英、韦喜、汪兴、汪世雄、兴国、王富、前太守李奕承、郡丞石大异、僚属刘应炳、张震、张善祥、姚鼎发、张熙载、程师望、杨钧、勾印、文已传、张惠、何友贤、唐化龙、冯炎之、赵孟、韦凤、张起南、候应申、王韩。开庆改元七月既望,拜手谨书。
据闻龙岩城本来还有一块筑城碑,今已不存,原文大致如下:
宋宝祐四年,上有旨,筑南郡四城,南平守臣史切举奉梱(阃)令城马脑山。四月丁卯而裁(栽),六月戍寅而毕。
城下两山凹处,山脊独径边上有一处后人所修庙宇,除了断壁残垣和一尊摩崖佛像外再无遗迹。石壁上字迹隐约不详,具体年代不可考,而庙宇一侧的巨大岩石上便有1916年川军连长赵冕守城四月连挫护国军后希望“流芳后世”的石刻碑文。诚然,护袁比之护国,犹如跳梁小丑一般的闹剧,但也或可证明龙岩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无败迹的历史。好些人爱在此处抚碑留影,估计十之八九都没有细读过文字内容或是了解一番历史毁誉,呵呵……
城门内外,红男绿女,听不见远去的鼓角争鸣也看不到眼前该有的云舒云卷。一阵风来,一阵雾散,然后旋即又变回白茫茫的现实世界。实在无聊便继续往城内山上钻了一圈,在五卯石上吹了一阵风,在菖蒲塘边玩味了半天:“底深500米 危险!切易靠近”到底是什么意思?原文转述,深度或是别字该都不是我的问题,嘿嘿。
城内其实没啥风景,只中间空地有些残砖碎瓦,沿路尽皆竹林小径,开始觉得好看,多走一阵便也没啥意思。就像某人前一秒还在手舞足蹈,下一秒就呲溜一屁股滑倒地上。总之整座马脑山上龙岩城,与宋元交关而遗留的,除了山形地势和那块记功碑该是再无其他。
不过还是要提醒一下想去的老乡或朋友,龙岩城已经立项开发,最迟到今年8月底开动,所以喜欢原生态的要去赶早。还有,风吹岭隧道马嘴场一侧已修通人行步道,行走方便无需攀爬。估计是最近才修的吧?上次来都还没有的说。可千万别学我三次都从三泉一侧苦逼哈哈地往上爬,下雨路滑,竹枝露重,每次都有人会跌倒摔跤,每个人也都会全身湿透……
诚然,从来都只为城外风景而不是城内的历史星空,尽管我每次好像都来得不是时候!
在一片雾霾深重和游人如织中坐等到中午12点,依旧不见拨云见日晴空万里,只好悻悻下山期冀下次再来。坚信总有一天我会赶上云瀑!!!
去马嘴街上吃了个晌午,在石梁河里玩上半天水,晚上回南川城吃火锅去也。
PS:上回天气差不多,但好歹还拍到了几朵云,详见《回乡,马嘴二游记》,可这回除了雾还是雾……
四川文物2010年第三期…………唐冶泽《重庆南川龙岩城摩崖抗蒙史事考》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10月第7卷第5期…………周晏《南宋抗蒙第一纪功碑——龙岩摩崖》
很壮观,有用无人机?
嗯,上帝视角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