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行摄浪迹
-
普州寻墓,补一回小学课后作业
2 评论贾岛墓地处安岳城南贾岛村之安泉山,虽然全国也有六处贾岛墓,但相比陈抟墓,我倒是更愿意相信此处贾岛墓才是真迹,毕竟贾浪仙行吟一生却也是最终卒于任上。不都说“骨已西埋蜀,魂应北入燕”嘛,以旧时之交通条件,哪里的黄土不埋人?何况说这千里迢迢,即便最后真有归葬或是迁葬,沦为空冢,要照我的理解那也是真迹无疑。
-
不懂装懂,逛一逛安岳石窟
4 评论所谓十炼是指通过以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十种苛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诚如之前所不屑,这种需要剜目割耳断手烧阴种种来自残修炼的宗教信条实在是无论如何也感化不了我这化外之人啊。更莫说所谓修行,救人之后安然接受一家人侍奉,所修何为?那又何苦之有?虽则丘家盟誓在先,虽则本尊是为居士好像无需教条,但诚如所记“一日遇女于途,遂与之归,未几成家……”好像是挺率性而为。
-
重庆最北,越巴山一线,愿如彩叶舞翩迁
2 评论这一路,整好徒步四十公里,转山转水却依然没遇着云瀑云海。我对于自己人品运气的疑问,就好比城口人管抄手叫包面一样,“明明就是面包肉,为啥要叫包面呢?呵呵,吃货可以不求甚解,但之于风景运气,我估计我一定还会再来!重庆最北,越巴山一线,愿如彩叶舞翩迁。都说有风一样的男子,但俺可是追云的汉,身处内陆却也总觉得可以挂云帆济沧海。嗷唔……
-
雨过大石箐
举凡大寺小庙,总会有些个传说,神乎其神。但在我看来,所谓大石箐也还算是各符其实,真的好大几坨大石头呵,可惜镜头不够广,装不下,又懒得接片的说。再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除了山门,除了几尊断头菩萨……文革破旧过后的残砖碎瓦和近年来民间自发却不伦不类的修缮,真的惨不忍睹!我也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太多类似土地庙里四五不像的神佛造型,才知道原来文化断层多么可怕,哪怕仅只是一门工匠手艺。
-
无相修行
没有目的出行,是因为有时候动机或者意义分它不清,所以本来其实无心恋风景。但是你看或者不看,风景总在那里,随潮起潮落,伴云来雨歇……直至沉默,慢慢把自己也站成一道风景。归去来兮,游子过客,走那么多的路,过那么多的渡口,却总是分不清何处始终。遥望前程,顾盼伊人,不问前缘,不约来生,这一世转山转水转红尘……谁在摆渡?谁是归人?
-
没有菜根谭,只有菜花香
总觉得拍菜花很俗,却总也拍不好,后期也是,尝试过各种风格和色调,但貌似对于我这种明显篇重口的人来说真是无计可施。搞得潜意识里都有些怕拍菜花了,哈哈……但作为农村人来讲,对它也却也有所偏爱,炒菜只爱用自家榨的菜籽油就不说了,就是每每想起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钻到花田里玩疯了般的各种狂野趣事,心中自然流露出岁月这把杀猪刀剁了狗的嗟叹。唉,总有一天我会长大,总有一天我会拍好!
-
路过民国街
这好像就是《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和《巨流河》里描述的那些场景,在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不论多少年过去,人们总是以同一样的一种方式庆幸或者遗忘。电波里没有罗斯福的声音,也再不能听到一场蒋公聆讯,只有彩练迎空飞舞像风马旗留下更多的遗憾或是憧憬。闭上眼,历史的天空褪尽繁华。睁开眼,现实的距离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
-
重庆颜色
凑合吧?眼前这迷离的重庆夜色。也只有面对这样的无声和旖旎,我才会暂时忘记或者不去想起近期那么多糟心的现实和际遇问题。逃避是逃避不了,只有暂时不去想起不去想起……眼睛和心事纠结在一起就成就我眼里一时的重庆颜色!记忆鲜活,绚烂如昨,但总有一天会因为尘封而褪色。
-
黄昏,寂寞穿城
某年某月某天某个人,沿着江穿过城,断断续续二三十里,以为依稀要找着某种缘份,其实不过是为了等到某处华灯晚集。走累了,一人独坐江边,极力想装出一副文人墨客的矫情,却想不出任何词句来描述这仲夏黄昏明亮又朦胧的大气或是旖旎。在天黑入夜以前,回望自己混迹的这个城市,心里总有方向,但是却很难找到家找着自己。于是开始习惯性的伤感,为那些不知尽头的行走浪迹,为那些莫名其妙的爱恨缘起。
-
盘点废片,闲来无事练手
每日一图,好像也没多大起色,先停吧,再看看,到处偷师学艺其实也蛮难融会贯通的说。我缺钱缺毅力可就是不缺时间,也好想有一套自己的风格,那么只有慢慢来咯!前期不给力,后期再亮骚它也没用。至少嘛等到哪天兜里有闲钱时,也必须得要具备换机换镜头的资格,呵呵……毁一生啊,但其实上我还没有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