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一九四二》,知道有个民国街在龙兴,也早就听闻古镇之名却一直没曾去过。但某天真正成行了,你懂的,所谓的古镇大抵都是土不土洋不洋不伦不类的二货,没法细看。或许有两三处看着还算精致的院落别馆却是要收费的,五块十元不等,想着交钱吧又担心破费不值!算了,来回逛上两趟,我闪……
去民国街的时候又遇上一位恶心的摩的司机,看着老实憨厚,其实是面带猪相心头嘹亮,途中加价宰你没商量……心头好像吃了一只苍蝇!但是又有什么办法,我就不是能争个长短输赢的人!于是只有不计较,等气消,吐个槽作罢。
民国街,其实就一条街却号称两江影视城,让人忍不住想笑,就好像中央公园的围墙背后其实是茅草坡,本来就只是个场景道具而已,这事儿你还真没法细究考量。国泰电影院门口《一九四二》的海报还在,但是今天放映的却是电影《红高粱》。身旁路过一对年轻情侣,男的悄悄问《红高粱》演的是什么?女的华丽丽的回答就是讲如何酿酒。日哦,我尽力忍了半天才没有噗出来。事情嘛倒也好像是有那么一回事,可我为什么只想笑呢?难道是我笑点太低?电影里欢迎威尔基先生的门楼架还在,青天白日旗和米国旗正迎风招展,回头再瞥见中央公园墙上那句“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依稀恍惚一甲子的时光啊,王师没能北定中原,这国却也不知到底是谁的国?毕竟不是红岩村和渣滓洞,装逼的文艺青年来到这里应该眼睛浸润的,不然没法证明你爱这片土地爱得如此深沉……
总觉得这所谓的民国风格有些南洋,说不清为什么。头顶着炎炎夏日,看着怏怏懒散的游人,我这一时的穿越却又不知最后去了哪里?或许因为没有小摊小贩沿街叫卖,没有黄包车熙攘穿行,头顶上也没有轰隆隆掠过的日本飞机……
星条旗永不落啊,电影里司空见惯的场景真正出现在身边,才会不经意的觉得我们离历史原来如此接近。但是除了仰望,又有谁会真的驻足停留?也或许正是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苦难和痛楚,如今的人们才能轻松自如的笑看风云来着……
不知道当时的饭店会不会真的贯上老字这一说?尽管记忆里老重庆的底片有些沧桑有些泛黄,但是想来依然挡不住吃货们的头上云淡风轻和面前的水煮江湖。动荡的年代不是谁都可以大无畏地献身革命,可能也只有吃才是连通人们灵魂内心深处最好的慰藉。
码头其实木有,德庄也真是会装,嗑瓜子的腊像可能也会悄悄地说:“关键在卖相,关键在卖相。”作为民国后人贸然遇上晚清遗老,咱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或者态度请安问好?呵,风吹来的沙,揉揉眼,前尘往事如云烟,聚了散了不见了……
这好像就是《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和《巨流河》里描述的那些场景,在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不论多少年过去,人们总是以同一样的一种方式庆幸或者遗忘。电波里没有罗斯福的声音,也再不能听到一场蒋公聆讯,只有彩练迎空飞舞像风马旗留下更多的遗憾或是憧憬。闭上眼,历史的天空褪尽繁华。睁开眼,现实的距离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
风箕里没有谷物,酒缸里也没有老酒,当历史被假设为一种风景那么更多的也就只是一种摆设,只有卖凉粉凉面的冷清小店里或许才更加接近现实的生活。不禁想问,我们一直念兹在兹的民国风,到底是想要怀念些什么?
站在历史的街口,看浮云掠过,浅薄如我实在分不清那些成败萧何。但是谁都懂得怀念事必是有原因的,哪怕曾经是痛楚,那也好过现实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想我该是有范文正公的心境却没他的豪情,我改变不了世界也不想被这世界改变,只有在懵懵懂懂的现实里,紧紧包裹住自己,且行且珍惜……
说到底,民国和人民其实都不是曾经现实的语境!
民国和她的街,我慕名而来却也只是路过……
———————————————————– 我是分隔线 ————————————————————
后记:稀松平常,大半小时逛完再离开。调整调整心态,实话实说这地方其实也还不错啦,尽管太短,虽然太小。拍风景可能是出不了彩,但拍人像还是老实不错的。看着好多妹纸租了国军制服和学生装,手机相机齐上阵噼里啪啦好一通乱照,有意无意地瞥上两眼,你别说一个个还真是有些上镜啊。可惜少见真美女,手上也没有长枪大炮,也只能是望景兴叹。
末了,友情提示想去又没车的朋友,红旗河沟汽车站有到龙兴的班车,或是在渝北双凤桥路口等车也行(有专人定点售票),车程一小时左右。到龙兴下车后,不逛所谓古镇的话,向前直走,转弯靠右,走到底有公交站台,去民国街的中巴车就在站台后的路边,客满发车。不急的话别乘摩的,即便要乘也先讲价一定要讲清楚,小心再遇上恶心男,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