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荣昌
-
往事如风,关于大足真原堂和荣昌天主教堂,有段历史我们一定不能忘!
1 评论1886年、1887年,大足县龙水镇民众因为不满法国传教士和教民地痞的欺压,两度捣毁法国教堂。1890年,教堂获得赔款重修竣工之后,要挟官方禁止当地举办灵官庙会,又再挑起事端,法国神父更是狂妄叫嚣要开采西山煤炭,与民争利,由是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足教案”。刚刚修好的教堂旋即又再被毁,以挑炭为生的余栋臣为代表的当地煤窑、纸厂工人以及小商小贩数百人揭竿而起,暴发大规模起义运动并迅速蔓延之周围各地。
-
水井灌水贴,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闹哪样?
4 评论山一程,水一程,关山千万里,风雪夜归人。古道走多了,也讲了有好多期了,貌似该要结束,但是想想走了四十天都没有走出大重庆,肯定还有很多东西是来不及,没注意或者说被遗漏的。凡夫俗子,市井之徒,起于乡愁,止于阡陌,我们终归翻不过一座自己捏的五指山,就像在路上我们也一定会和自己相遇或者说重逢。
-
不藏了,成渝古道(东大路和东小路)沿线的几处大院老宅,最后一把梭哈!
2 评论历史是枚照妖镜,不经意地从门前经过,光怪陆离的从来不是天气,而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不同的魑魅魍魉。像我作为伪愤青一枚,所以难免在欣赏古迹之时,看到被破坏被改造被消失,除了大骂人心不古,我也会比一般人更容易激恼。时代是一种烙印,就算千疮百孔,我们也不能好了伤疤就忘了疼!时代是一种烙印,就算无孔不入,我们依然不自觉会忘却许多!
-
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但这酒必须是马坊酿的!
2 评论“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作为一枚烟龄、酒龄将近三十年的饕餮,出门在外时,除了会被美人美景勾引,其实我也很难抵挡得住美食美酒的诱惑,除非是价格实在不够亲民!所以古道之上,老街以里,我们一路逛吃逛吃的同时,我对两间酒厂特别记忆深刻,它们都号称是百年老店,一个已经倒闭,一个不愠不火……想想从旧时私企变为国有集体,再到改制承包或者破产下岗,它们一路的兴衰历程,其实差不多就是整个东大路和东小路上所有老街老宅的世纪缩影吧?
-
山重水复,细数成渝古道上的一桥又一桥
山一程,水一程,数完了成渝古道上的关隘,我们又来数一数津梁。其实我最不喜欢写桥的,因为只要找不到碑记或者说查不到任何资料,再好看的桥都只能干瞪眼,说啥都容易“飙黄腔”,就怕打脸啊!所以今次我尽量少说为妙。主要也是因为我本人好长一段时间了,不在状态,想写又不想写的,所以一直拖了又拖,敢情也是一种应付交差,哈哈。
-
濑溪河上三座古桥,为何我只爱小滩桥一个?
你过你的桥,我站我的桩,谁是过客?谁是风景?又是谁说的相请不如偶遇?人生总有那么多的不确定,不只生死别离!请珍惜眼前人和风景吧,谁知道谁还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清风不识字,阳光不认人,多一丝少一缕,它都不算岁月静好。所以某人才会一直心绪不宁……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诡云谲,实在是无心恋风景!打酱油也都打得如此不专业,更何况还要没话找话说啦。算逑,还是看完就刹角,收称,回屋啦。
-
荣昌 | 观胜、河包白塔和真原堂,咫尺山水间古今中外白话一场
光绪荣昌县志:“白塔寺,县北七十里,距仁义场十里,寺后有古塔一座,森然屹立。”观胜白塔,位于凉坪社区,所以又称凉坪白塔。同河包白塔一样,修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2 年左右),塔下原来亦有白塔寺,不过今已无存。报恩寺及塔,座落于河包镇金凤山上,塔体为石质仿木结构空心楼阁式九层四方塔,通高 16 米,塔基为素面双层正方形,边长 6.2 米,高 1 米,底层正面开门以供出入(已堵)。
-
荣昌 | 刘家庙和铜鼓山摩崖造像之边学边记,或为无知无畏思辩
刘家庙(地图上名为蔡家寺),黄桷滩水库边一个小小的新兴半岛,苍松翠竹间隐隐有一白崖,坐北朝南,临水当风。崖上有大小石窟若干,成于南宋,盛于明清,废于近代。八百年风吹雨打,数十年祸不单行,刘家庙摩崖造像有风化、有损毁、也有幸存还不少,个中不乏精品遗世!刘家庙摩崖造像现存约6龛,有大大小小各种造像200多尊,主要位于现黄桷滩水库边上一须长38米,高15米左右的临水崖壁。
-
观音桥 | 走过路过,马鞍溪上一桥又一坊
2 评论荣昌县盘龙镇龙王村有一条小河,名曰马鞍溪,溪上有一古桥名曰观音桥,始建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观音桥南桥头又砌有石牌坊一座,是为桥坊,立坊时间只晚桥成之期一年。如是翠竹杨柳夹岸,溪流涓涓缓缓,桥与坊携手并肩,不知不觉便已是栉风沐雨两百多年了。观音桥坊为四柱三间,三楼重檐,庑殿顶石牌坊,面阔三间,宽9米,高7米。坊顶前后匾刻“慈悲广济”和“普渡群生”,落款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