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之行,只为一窥刘家庙摩崖造像,但是来都来了,顺路顺便总还是要踅摸些其他。所以“兴尽晚回舟”,我们又跑河包镇周边去寻塔。
01凉坪白塔
去河包之前先过观胜,因为两镇皆有白塔,貌似“一母双生”始建于南宋同期。
光绪荣昌县志:“白塔寺,县北七十里,距仁义场十里,寺后有古塔一座,森然屹立。”
观胜白塔,位于凉坪社区,所以又称凉坪白塔。同河包白塔一样,修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2 年左右),塔下原来亦有白塔寺,不过今已无存。
传说白塔附近,原来有一姬姓人家,有子名姬义,少承家业,却贪玩好耍心性不定。某日,又赶场才回家,其母翁氏便让他去后山砍捆黄荆叶回来,泡汤洗浴,解解暑气。等到他脱衣入桶,其母顺手抽起一根黄荆枝条就打,边打边骂:“平时教训你,你要跑,这回我看你还往哪里跑?”姬义赤身裸体,躲不过又跑不得,只得低头认错并从此收心养性,最后终于挣了个家大业大——这便是“黄荆棍儿下出好人”的传说,四川各地都有,版本各异。
凉坪白塔为九层浮屠,通高 15.6 米,全部条石叠砌,塔基正方形,边长 2.4 米,四边带檐,高度和宽度逐层内收,塔刹已毁。除倒数两层及第六层外,其余各层四面开窗或设龛,间置神像,不过基本无存。
白塔不白,青石质地,却也难捱八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别的不说,就连塔檐都没一圈完整。原来还要更朽,当地政府才刚刚整修过,工程还未完工。
凉坪白塔体量比河包白塔要小一倍左右,且非是空心,为实心楼阁式石塔。虽然二者造型风格“一母双生”,但是很明显凉坪白塔要简约许多,除了一楼龛眉上有浮雕对翅花纹外,基本再无其他雕饰。
白塔之上,神迹寥寥,貌似只有一尊菩萨淌过了八百年的岁月长河,而且都洗得像个雪人、不倒翁一样,分不清是观音还是佛佗?塔身碑刻亦不多,我只发现了两块,其中之一为供养人立像刻记,有“重修”字样,但是文字漫漶严重,具体是哪朝哪代,不得而知。
奉佛弟子罗天祐夫妇,父罗☐☐郎,同冯成☐、张( 韟)等存☐,先于丙子(率)化乡境,士☐建立。
虽然凉坪白塔具体建造年代不详,不过塔身尚存一块碑刻,依稀能见“昌州昌元县主薄主管学事马☐☐”一众人等字样。依据唐乾元元年(758)设昌州并置昌元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撤昌州,昌元并入大足县的建置历史,所以传说此为宋塔并与河包白塔同期,也还是立得住脚,遑论二者风格何其相似。
02报恩寺塔
县志载:“报恩寺,河包场外,古名成化寺,又名报恩寺,白塔建于宋绍兴二年(1132)。”
报恩寺塔即河包白塔,始建于南宋,历代皆有培修。明万历六年(1578)重修时,廪生王仰撰文记之:
治北去六十年许,寺名报恩,壤接大足,屹峙嶒嶙,水流环润,顶肖金龟,形模灵凤。后有浮屠九级,势凌丹宵,奇花异卉杂植丹台。
如今,报恩寺业已无存,只留巍巍白塔。
报恩寺塔座落于河包镇金凤山上,塔体为石质仿木结构空心楼阁式九层四方塔,通高 16 米,塔基为素面双层正方形,边长 6.2 米,高 1 米,底层正面开门以供出入(已堵)。
报恩寺塔塔身为单层石壁,逐层上收,各层间刻经文,并开窗或设龛,龛内残见结跏趺坐莲台的佛像数尊,各层檐下刻有“一斗三升” 20 朵斗拱,二三四层还雕有龙凤浮雕雀替。层与层间用糯米石灰浆填缝,历经八九百年,光亮如昨。
报恩寺塔塔刹亦毁,塔内有方形空心柱贯顶,柱宽 1.4 米,柱间有盘旋而上的石阶可达七层。有专家认为报恩寺塔完美保存了南宋特色的营造法式,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我不是专家嘛,但也可以装个砖家,峠峠角角还是要看个仔细。
除了龙凤雀替,底层四柱的浮雕盘龙也同样精美,造型古朴,气韵灵动。
目力所及,只得残碑两块。其一为供养人题记,虽然残存大半,但文字实难辨识。其二为清末荣昌知县颁布的《荣邑严禁》碑,同样因为风化剥蚀不能通读,只凭个字别句猜测大意是为当年当地僧俗之间可能有些矛盾冲突,所以需要县大老爷出面调停训戒。
四川重庆府荣昌县正堂加三级纪录十(次)……白塔寺系荣邑交界,寺僧格守清规……近☐有☐☐☐☐陵欺僧门,门为入寺界……光绪十七年(1891)六月中浣吉旦。
03舍利塔
报恩寺塔下半坡上,还有一舍利塔,当地俗称河包斜塔,据说是清代一高僧圆寂之后,葬于塔下。
舍利塔高 9.5 米,基座 2.2 米,为十一层楼阁八角石塔。塔基方形,边长 5.4 米,高 0.7 米。上为双层须弥座,底层八边形,上层为莲花须弥座,座上置一钵,钵上塔身造型丰富,设有双层八角檐,檐下设八龛,龛内浮雕一坐佛像。再上为莲花座,座上二层金刚轮,又上为八角檐,其上为塔刹宝珠。
舍利塔雕工精湛,纹饰华丽,特别是八角檐下的八尊坐佛相当精美,尽管个别缺首,但远观近看依然无异于点睛神来之笔。
不过,此塔明显已经修复,所以我对修复之后的塔身依然不正,故意留作“斜塔”噱头,实在不敢苟同!舍利塔和比萨斜塔,完全风马牛不相及,我不知道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或者可比性?呵呵,该考证的不考证,当修复的不修复,我真心觉得荣昌文旅部门的那些人,脑回路可能有点异于常人。
白塔与舍利塔之间的路边发现一文物,不知是啥?其上有大段文字,但语焉不详。猜测或是当年报恩寺庭院当中的望柱?或是附近某个大人物墓前的神兽?
04真原堂
站在金凤山顶览目东顾,远远能看见一座天主教堂,那便是河包真原堂。在上来报恩寺之前,其实我们已经先行去过了。
真原堂,原址在河包场经堂村山下的郑家湾。
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农历五月十五日,余栋臣派张桂山、唐翠平率众攻打河包天主堂,捉拿法国神父华芳济,并烧毁教堂。此后,光绪三十一年(1905),法国人利用清政府“余栋臣教案”赔款(白银5万两),在河包经堂村和荣昌县城各修新教堂一座。
河包真原堂占地 20498 平方米,建筑面积 1598 平方米,是目前重庆市保留最完整的唯一一座砖木结构双钟楼哥特式建筑,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罗马式双钟楼教堂,主要由经堂、钟楼和神职人员住所三部分组成。2016 年入选重庆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2019 年,被列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真原堂的建筑确实十分精美,砖木结构再饰以少量砖雕,特别是那砖花简直活灵活现。墙上也有始建年代“1905”的数字浮雕。弹指百年,风风雨雨,真原堂的改造同样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比如院门及房顶的红五星,比如院墙上的毛主席语录。
一扇门也是一部断代史。注意看,小院门门楣上的浮雕是一颗闪耀光芒的红星,但下面的年款却是“1930”。
无论土的洋的,我其实不信教,嘿嘿。
我来,是受佩帅所嘱,帮他送照片的。上周末他们已经来过,并受到守护教堂的罗大爷一家人的热情接待,他们给大爷一家留了影。回来第二天就把照片打印出来交给了我,因为知道我们这周也是计划要来河包。
话说罗大爷确实很热情,收到照片也很开心!
双钟楼不高,近看也没啥特别,关键里面也没有钟声敲响。
同是圣母院,我悄悄在想如果我也来做敲钟人,会不会也能遇上一个漂亮的吉卜赛女郎?
呵呵,信不信,灵不灵的暂且不论。来都来了嘛,还是进到教堂去感受感受,熏陶熏陶。
凝望着玛利亚和十字架,再道一句哈利路亚……
人艰不拆!正当我时运不济心头万难,无论中国的仙还是外国的神,你们可都要保佑我呀。我快要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