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字库和塔
-
荣昌 | 观胜、河包白塔和真原堂,咫尺山水间古今中外白话一场
光绪荣昌县志:“白塔寺,县北七十里,距仁义场十里,寺后有古塔一座,森然屹立。”观胜白塔,位于凉坪社区,所以又称凉坪白塔。同河包白塔一样,修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2 年左右),塔下原来亦有白塔寺,不过今已无存。报恩寺及塔,座落于河包镇金凤山上,塔体为石质仿木结构空心楼阁式九层四方塔,通高 16 米,塔基为素面双层正方形,边长 6.2 米,高 1 米,底层正面开门以供出入(已堵)。
-
物华天保,龙形有藏,我们在潼南一个小镇半天的捡漏拾遗
其实,我关注潼南天保寨也好些年了,理由无他,就只为它寨墙上有个城门楼子,在巴蜀大地多如牛毛的山寨体系当中也顶数头一份儿的独一无二了。而且也因为这门楼,总会让我没来由地联想到《大话西游》里最后那一幕场景。虽然两者并不十分雷同,但如果配上同一曲BGM,我以为谁都能走出一种自带主角光环的意兴阑珊……管他谁是谁的意中人,还是天涯孤旅里的绝骑红尘。
-
石梁山下石梁河,石梁河上石梁桥,来世今生,风雨无阻
4 评论民国《南川县志》有云:“南邑石梁河者,左通云贵,下达巴涪,与卌(xì)十八渡萦纡同为孔道,经千万人来往,本属要津。当夫春夏之交山泉暴发,浪滔天而岸仄,崖坠石以云奔,见者心惊,行人裹足。”石梁桥桥上亦有碑记序:“西蜀山水最奇,莫奇于南平东。金佛山高出群山,阔半于邑,众水为之发源。上有(龙岩)瀑湧飞腾,由水源村并流而入,于是河曰石梁。”
-
古桥古道,老宅字库,巴南好风景,真的值得一品再品!
之前去一品镇打卡白寨子时与“山巍庄”擦肩而过,回来在卫星地图上才发现山下有异常,一问度娘才知那便是“步云书馆”馆主的寓居之所——陈立山的老屋,失之交臂让人好不郁闷!所以当老司机再约年前最后一趟,近处转转时,这里便成了首选之地。不过依然不喜欢做行前攻略,除了老屋,余下计划全交给老司机,我服从组织安排就是了,呵呵。
-
北碚铁石双塔记,难得浮屠亦糊涂
2 评论塔坪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集真乡塔坪村古藏山坪,原名小昆仑古藏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耗时22年,于1168年完工,迄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重建,因建石坊于殿前,更名为塔坪寺。清中叶,乾隆以后历朝又有续建重修,不过寺名从此未变。或许,全寺上下也就只有古塔才能与宋朝时空产生勾连,其余古迹尽皆明清遗物,甚至明代的都很少。
-
进一扇门,逛一座庙,木门寺里其实内藏乾坤
木门寺塔亭外观其实与普通古建无异,并不显眼,近看才发现内藏乾坤,是大盒子里装小盒子的双重结构,三层的木殿内装着一间石室(无际禅师亭),石室内又安置着无际禅师的尸骨塔。无论石建和木建都式样繁杂,雕花精美,要不是石头被涂上了涂料才让人不禁忽略了这木石之间其实该有的天壤之别。古代中国,土木玩得挺溜,但用石料除了围墙造桥,造屋还真是少之又少,更遑论这石工的精巧程度惊为天人,所以木门寺这国宝当之无愧!
-
明王度劫,古塔镇妖,也来扒一扒安岳孔雀洞和报国寺
孔雀明王造像窟为北宋所建,高7.4米,宽4.4米,深2.7米。半身孔雀也有2.3米。明隆庆四年(1750年)僧崇智在此建孔雀寺。窟中明王坐像一头四臂,结跏趺坐于莲花上。左上手执莲蕾,右上手已毁;左下手托蟠桃,右下手托贝叶经。宝冠璎珞装饰华美,姿态端庄。明王座下半身孔雀也相当精美,同明王一样也着“烟熏妆”,因为此窟连同窟前的厢房曾被分给一家人做了厨房,惟其如此,才在那个大破坏的年代当中幸免于难。
-
登高台,过平昌,巴灵寨上好风光
出了小宁城,就着急忙荒的往得汉城赶,中途在元山镇一家叫重庆小面的馆子吃了个盖饭。不点招牌小面,是因为除了早餐,中午和晚上我一般都不吃面,不顶饿的说,再一个老板居然不是重庆人,呵呵。路过灵山镇的时候,看见路边招牌上有个巴灵台景区,赶紧掏出手机问了问度娘,发现图片景致还不错,于是立马让老司机方向盘一打,刻意进去刹一脚。4A景区,因为淡季,门票2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