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小宁城,就着急忙荒的往得汉城赶,中途在元山镇一家叫重庆小面的馆子吃了个盖饭。不点招牌小面,是因为除了早餐,中午和晚上我一般都不吃面,不顶饿的说,再一个老板居然不是重庆人,呵呵。
路过灵山镇的时候,看见路边招牌上有个巴灵台景区,赶紧掏出手机问了问度娘,发现图片景致还不错,于是立马让老司机方向盘一打,刻意进去刹一脚。4A景区,因为淡季,门票20元/人,停车费5元,景区不大但是基本无人,可以撒开脚丫子任性狂欢。
度娘介绍说:
巴灵台又称巴灵寨,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灵山镇,地处三巴(巴东、巴西、巴中)腹地,距平昌县城28公里,主峰海拔760余米,台上东西长约300米,南北最宽处约25米,最窄处仅3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面峻峭,由巨石垒成,山顶突起如台,远观形如天马,素有“铁打巴灵寨”之称。巴灵台集儒教、道教、佛教于一山,系“米仓古道”的重要节点、古巴国祭天遗址,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原谅我孤陋寡闻,这介绍当中所谓“三巴”的巴西所指何地?我确实一头雾水。
李太白也曾“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而我却是在这秋日午后登临,的确是感觉少了些景致,设想层云之下的梯田里如果有风吹麦浪或者菜花招蜂引蝶,自是别有一番韵味的良辰美景。而且观此地形,运气好应该还能置身云海……可惜我不配剑,还是不要犯贱了,反正只是路过,眼前风景大开大合其实我也很知足。
拾级登台,从北寨门上山朝圣。北门俗称中寨门,是乡民上山祭天朝圣的主要路径,据说此门有上千年历史,不知真假,不过门前岩壁上“巴陵台”三字题刻不错,系当地人吴道凝(清乾隆年间(1760年)举人,顺天府房山知县)手书,字体遒劲,大气端庄,与巴陵台地形十分契合。
我是从来不信教,也不信牛鬼蛇神,但饶是如此,巴灵台还是让我有些大跌眼镜。这地方还真是三教九流啥啥都拜,儒释道嘛很平常,居然还有牛王、药王、玄祖、二郎神甚至还有孙大圣,一人坐一方,尽飨人间烟火,只是不知道列位仙家尊神齐聚于此,到底是开会还是打架呀?嘿嘿,我不厚道的想起了一句:“神仙打架,百姓遭殃……”
鹊桥旁的字库塔不错,造型古朴大方,很有年代感,只是题刻不免让人怀疑是不是造假?因为这大抵是我见过最丑的“古人笔迹”,就这涂鸦水平我都能甩他几条街。想来古人诚不欺我,应该是赝品吧?
呵呵,连台上的看家和尚说的都是普通话,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虽然我是不信鬼神,但也还是愿意世人都有某种信仰,信鬼信人其实也无所谓。但只要心中有所敬畏,便能保有几分最最起码的温纯和善良。梵音频仍,香火袅袅,这也应该是所有人关于世道人心的殷切期望!
巴灵台不大,半个钟逛完,然后从喇嘛墓前东门下索桥。
东门下还有个比丘墓,墓前有座大牌坊,雕刻精巧,工艺不俗,称得上民间极品。
比丘墓也是民间较为少见的单体墓葬。因墓外有个大牌坊,当地百姓便称这里为“牌坊梁”。墓内安葬着明代洪范高僧普文大师,墓园中间便是舍利塔。古墓始建于明朝,清乾隆年间几经修缮,后来虽遭文革破坏,但时至今日,保存还算完好。
古墓前的牌坊古朴、高大,顶部已被破坏,下方的石狮也被砸坏,缺失了双腿支撑,但整座石狮还是屹立不倒,足见古人工艺精湛、智慧过人。而我比较好奇的则是前后“石狮”明显不同,后面应该不是狮子吧?但到底是啥我又看不出来……
牌坊上的书法上佳,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前后两幅对联和六块题匾,字字值得玩味。
各种图案典故以及配饰雕刻俱都不俗,越看越挪不开脚步。
舍利塔上有墓志铭,记叙了普文大师生平事绩,并有一众徒子徒孙联名落款。历史从不冰凉,在这秋日阳光下,树影婆娑之中,我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浓浓的尊师重道的氛围和人间有序的世代传承。
与山梁上喇嘛墓的简约相比,比丘墓的规模形制简直就是王府别苑了,同样都是剃度出家之人,那这当中的差别到底是红尘执念还是得道多寡?我表示看不懂,当然更不懂的是,既然有了舍利塔,为啥后面还要修这么大一个墓室?
不懂就不懂,没有导游,我好像也没有不耻下问的习惯。直接下山,往长宁寨去了……但翻了半天景区提供的资料,没发现有古寨和米仓古道遗迹介绍,有个关楼还是新修的,索性作罢,按图索骥去找吴家大院花房子算了。
结果一字之差导致南辕北辙,找吴家大院却去了冯家大院,啥也没见着,倒是民房旁的一株银杏黄得很好看,在一阵鸡鸣狗吠声中,围着它转了好半天。
花房子本来也破破烂烂,没多大看头,不顺路也就懒得回去再找……
离开时顺便打量了一番,巴灵台下路边院落前的一对御赐石桅杆。主人是当地明末武举人、天官刺史——冯思隆,因为忠孝受皇帝嘉奖,逢其母大寿御赐单斗双桅杆,上刻有“皇恩宠赐,寿星高照”八字。桅杆笔直规整,字体纹饰精巧,也算难得一遇的珍品。
桅杆后的院落关门插锁,老司机疑问连个留守老人都没有么?我说不会,没见桅杆下有个电驴子,房前过道里还堆满了红薯?不等我俩争辩,主人老两口就背着两背红薯回来了,呵呵。
看样子,主人也是见多人不怪,或者可能因为辛苦劳累了一天,实在懒得连眼皮都不搭我俩一眼……我们也就不好意思叨扰,赶紧上车走人,往通江去也。
末了,还是做个总结:
登高台,过平昌,巴灵寨上好风光!
巴灵台这地方是有一种小确幸,路过一定不要错过,但专门打卡的话还是大可不必,因为不管它头顶的4A是不是名至实归,反正个人觉得其实并无多少看点。而且最好是淡季来,因为旺季45元/人的价格,就感觉多少有些不值,呵呵。
PS:呃,查过资料才发现当时好糊涂,这里的三巴是古称,并不完全对应现今地名的。从东汉末年到隋朝,曾分益州为巴郡、巴东和巴西三郡。巴西辖区大抵包括现在的南充、广安、达州部分区域,治所在阆中,张飞就曾任巴西太守。被介绍给误导了,“三巴”当中并无巴中郡,现巴中曾分属巴郡和巴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