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牌坊和节孝碑
-
三月散记 | 山羊坪的风车车与山王坪的石“牌坊”
此处名为石盆,就在鱼泉桥桥头西面山上,观其形状,我想所谓石盆也许是指脚下的小溪从巨石罅隙里汩汩流出,于此处石滩上正好形成的一个小水潭。当年没有公路从此经过,想当然的一个“石盆”特征就会很明显。
可明明是石碑,但文保牌上却称之为石盆牌坊,无疑这便是一组节孝碑咯。
-
金佛山下花朝门
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世人皆知这话其实是个现在时,并不包括过去或者将来。毕竟三十年河东又三十年河西,人这一生起落浮沉,命运何如谁也说不清楚!但是雁过留痕,风过留声,凡人之所往也必定会留下点什么,以为后世遗存。好比如金佛山里的两道花朝门……
-
山中方一日,华银淌半夏,流光容易把人抛!
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季节总有时令更迭,人生还有起落轮回。万物刍狗,都在不知不觉间遵循着一个既定的守恒规则。所谓万法皆空,不生不灭,般若波罗蜜是也。
华蓥山地处川渝交界,而南堂则在四川邻水县境内,位于“千叶莲花峰中,上光明耀顶,下石门拱承,后诸脉护寺。”根据《南堂圣记》所言,该寺始建于唐,鼎盛于清。但是你懂的,只从新庙规模以及新碑落款来看,实际现址皆为 2011 年重建。
-
成渝古道之碑坊游记,让我从璧山最美的一座牌坊讲起
牌坊,无异于古代古道之上的大型广告路牌,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标杆。气质所在,各种山门、庙门、甚至墓冢坟茔也都争先效仿,所以曾经在全国各地,也都屡见不鲜。但是具体到成渝古道重庆段范围,东大路和东小路上的牌坊却几乎全都消失殆尽,惟余二三坊。那么总结完了关隘、津梁再来数牌坊,我只能是把桥坊、墓坊甚至碑刻等等全都囊括在内。当然也不可能尽数,就沿线沿途附近选几个相对好看点儿的叨逼叨。
-
金瓯银汉上青云,铜梁潼南寻古桥
车徒两便,驿路顺风,继续铜梁之行。老司机全程策划背书,我就只是跟着打个酱油,简直不要太轻松。此番,虽然主要目的不为看桥,但沿途顺路顺便,也还是踅摸了几座古桥和牌坊,首当其冲者,当然就是上次错过的金瓯桥。光绪《铜梁县志》:“金剑桥,在县东六十里瓯滩,故俗呼瓯滩桥,高宽为县境诸桥冠。同治庚午(1870)圮于水,光绪元年(1875)里人募金重修,较旧制略高,宽如旧。”
-
观音桥 | 走过路过,马鞍溪上一桥又一坊
2 评论荣昌县盘龙镇龙王村有一条小河,名曰马鞍溪,溪上有一古桥名曰观音桥,始建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观音桥南桥头又砌有石牌坊一座,是为桥坊,立坊时间只晚桥成之期一年。如是翠竹杨柳夹岸,溪流涓涓缓缓,桥与坊携手并肩,不知不觉便已是栉风沐雨两百多年了。观音桥坊为四柱三间,三楼重檐,庑殿顶石牌坊,面阔三间,宽9米,高7米。坊顶前后匾刻“慈悲广济”和“普渡群生”,落款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
-
物华天保,龙形有藏,我们在潼南一个小镇半天的捡漏拾遗
其实,我关注潼南天保寨也好些年了,理由无他,就只为它寨墙上有个城门楼子,在巴蜀大地多如牛毛的山寨体系当中也顶数头一份儿的独一无二了。而且也因为这门楼,总会让我没来由地联想到《大话西游》里最后那一幕场景。虽然两者并不十分雷同,但如果配上同一曲BGM,我以为谁都能走出一种自带主角光环的意兴阑珊……管他谁是谁的意中人,还是天涯孤旅里的绝骑红尘。
-
求佛问道龙多山,在浩如烟海的摩崖题记里沉醉千年
4 评论龙多山,位于重庆合川、潼南与四川武胜两省三县交界处,分大、小龙多山,山脉主体分布于合川龙风镇和潼南龙形镇境内,距合川城区60公里,距潼南城区20公里,因其峰岭逶迤绵延天外,“委蛇如盘龙,故名”。相传西晋永嘉三年(309年)有广汉人冯尧子(冯盖罗)在山上炼丹修仙“白日升天”,其一人得道,全家17口也跟着悉数飞升,由此龙多山闻名世外。
-
过路隆昌,牌坊下的一曲闪念,我真的老了吗?
2 评论还是第一次来隆昌呢!虽说城里有个同学兄弟伙,将近20年前还在黄沙溪一个叫竹园的地方,在一口锅里刨食,在一间屋一间床上躺过,好久好久。但是毕竟久不联系了日渐生疏,如今可能也身份地位悬殊……所以想要打个电话好像都找不到合适的由头,想想还是罢了。人跟人终究不一样,就像进城第一眼看到的是这塔,以为很近,本来也近,但顺路不成反而绕远,最终都会背道而驰,完美错过!
-
抬头见喜,爱此溪山,顺道我来扒一扒石牛溪王家的那些前尘往事
1 评论雷坪石是一条南北纵向的小山沟,沟里溪流潺潺一直流到三元桥附近汇入龙川江。王家祠堂就坐落于此,背山面水,坐西向东,为大院落大进深的四合院造型。从现有痕迹来看,原来至少是一个有两重天井的大宅院,房屋少说也有几十间,现仅存一半不到,后厢房还因为雨水或是火灾,被淋垮或烧毁,整成了一个小巷穿堂,漏风。天井四合院外,东北角有碉楼独栋,居高临下,守家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