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牌坊和节孝碑
-
青木关再探 | 古桥、古宅和古寺,一场即兴随意的访古
青木关镇外三公里左右有个八庙场(塘),八庙场外有座清代石牌坊,牌坊外又有座石拱桥,石拱桥上面还有座小拱桥……鲤鱼桥的背后就是八庙牌坊,像极老翁老妪,无限晚景凄凉的依偎在墙角一隅,伫立于一片废墟当中。八庙牌坊坐北朝南,立于八庙场老街南侧,从题刻内容来看应该是座德政坊。牌坊四柱三门,双重檐仿木结构,通高5.35米,宽6.3米。四个门柱架于地伏之上,门柱前后有夹杆石,明间一对夹杆石呈抱鼓样式,左右次间为梯形样式。
-
一桥两坊,打卡铜梁,顺便一探波仑寺及其摩崖题刻真伪之迷
铜梁区二坪镇有一座古桥,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当地开明乡绅主持修建。桥成之时,为彰显修桥义举和颂扬捐资建桥者之功德,特地在南桥头建石牌坊一座,取众志成城之意,命名“众志桥”。安居古城外有个波仑寺,寺内有块奇石名曰“点头石”,其上镌有唐宋元明清历代摩崖题刻,其中尤以“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书“鸢飞鱼跃”和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书“第一山”为奇,真真假假,值得书家一辩。
-
路过宜宾,寻不到登高城和仙侣城,那就随便打个酱油
本来想直插凌霄城,后来想来都来了嘛还是到宜宾转一圈,虽然五粮液喝不起,但是燃面还是可以搞二两。宜宾文化底蕴深厚,2200年建城史、4000年酿酒史、3000年种茶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不过,这些都是书上写的,作为路人游客而言,亲眼能见的风景,要是个明清遗迹都属难得。出租车上看到大观门貌似关着,我便步履不停直接去了合江门。到了一看,拆了旧墙修新墙(没拆完,估计还剩有百八十米的样子),一派大兴土木的架势,旋即又转到“水东门”。
-
青羊场上牧青羊,神仙桥头话神仙
神仙桥位于龙潭河上青烟洞峡谷中,青羊镇以西5公里左右,距涪陵城区50多公里。神仙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绝妙之处在于依山就势,巧架而成。龙潭河边有块天然巨石,神仙桥便以此为桥墩,建造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拱桥相连,大桥跨度约9米,小桥跨度约3米。大桥小桥方向各异但是屈曲自然,吻接得当,令人惊叹不已,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
红星渡槽、花莲和夏氏牌坊、冰雪盟心古道,涪陵峠峠角角逛一逛
红星渡槽于1968年1月开工,1972年12月竣工,高架槽基础宽3.5米,最高桥墩高28米,单拱最大跨度49米,槽内为三合泥地坪,内宽1米,内空高0.88米,槽沿0.3米。七百多米的渡槽,当年施工现场常年都有200余名石匠和民工在施工,最多时工人高达1000余人,均是来自周边各村的村民,他们有的挖地基,有的修正石头……工地一片繁忙,甚至夜里也点着汽油灯继续干。饶是如此,整个工期也花了4年才竣工。
-
北碚铁石双塔记,难得浮屠亦糊涂
2 评论塔坪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集真乡塔坪村古藏山坪,原名小昆仑古藏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耗时22年,于1168年完工,迄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重建,因建石坊于殿前,更名为塔坪寺。清中叶,乾隆以后历朝又有续建重修,不过寺名从此未变。或许,全寺上下也就只有古塔才能与宋朝时空产生勾连,其余古迹尽皆明清遗物,甚至明代的都很少。
-
曲水流觞,天下奇观,合江凤鸣镇有个神秘的流杯池
过了牌坊村,出凤鸣镇上不远,有一个叫滩子上的,修建于明末清初(大约1643年)的老宅,占地约8亩,有三条屋脊,大进深的地主庄园式寨子格局,前面是溪流环抱,背后则青山隐隐。庄园大门以石为楹,镌刻楹联一对:“宅近杯池邀客玩,溪名石鹿抱村流。”石鹿溪被一坨巨石所阻,形成绢绢细流。古人便在石上凿出一块二米见方的四字流杯池,曲水流觞,诗歌以和……
-
进一扇门,逛一座庙,木门寺里其实内藏乾坤
木门寺塔亭外观其实与普通古建无异,并不显眼,近看才发现内藏乾坤,是大盒子里装小盒子的双重结构,三层的木殿内装着一间石室(无际禅师亭),石室内又安置着无际禅师的尸骨塔。无论石建和木建都式样繁杂,雕花精美,要不是石头被涂上了涂料才让人不禁忽略了这木石之间其实该有的天壤之别。古代中国,土木玩得挺溜,但用石料除了围墙造桥,造屋还真是少之又少,更遑论这石工的精巧程度惊为天人,所以木门寺这国宝当之无愧!
-
山青水绿号重壁,两寨一关,璧山走起……
4 评论自打我寻宋城开始,老早就知道璧山有个古老寨和铁围寨,但因为网上零零散散的文章大抵都是传说和人云亦云,查无实据,所以我一直置疑其真伪。一两百年历史还是有的,但真要推回到南宋末,七八百年以前,此城却未留下任何题记碑刻或者老物件,县志资料什么的也不见只字片语,说它抗蒙我还真是觉得有点坑蒙……不过还有但是……特殊时期,出省不便,寻城再没目标,那我还是假模假式打卡来了,管他真伪呢。
-
进一门下一城,爬上两回登云梯,终于进了云阳磐石城
7 评论磐石城又名大石城、磨盘寨,位于今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爱国村,新县城至高点,形如巨大磨盘,故名。始扩建于宋,完备于明清,为历代兵家用武之地。《华阳国志》中所谓朐忍有大小石城,大城即此,而小石城则是万州天生城。清乾隆《云阳县志》有云:“盘石城者,夔门之砥柱,东川之保障也”。自吕师夔驻防云阳到被杨文安攻陷,磐石城背山面水苦苦坚守了3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