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行摄浪迹
-
荣昌 | 刘家庙和铜鼓山摩崖造像之边学边记,或为无知无畏思辩
刘家庙(地图上名为蔡家寺),黄桷滩水库边一个小小的新兴半岛,苍松翠竹间隐隐有一白崖,坐北朝南,临水当风。崖上有大小石窟若干,成于南宋,盛于明清,废于近代。八百年风吹雨打,数十年祸不单行,刘家庙摩崖造像有风化、有损毁、也有幸存还不少,个中不乏精品遗世!刘家庙摩崖造像现存约6龛,有大大小小各种造像200多尊,主要位于现黄桷滩水库边上一须长38米,高15米左右的临水崖壁。
-
观音桥 | 走过路过,马鞍溪上一桥又一坊
2 评论荣昌县盘龙镇龙王村有一条小河,名曰马鞍溪,溪上有一古桥名曰观音桥,始建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观音桥南桥头又砌有石牌坊一座,是为桥坊,立坊时间只晚桥成之期一年。如是翠竹杨柳夹岸,溪流涓涓缓缓,桥与坊携手并肩,不知不觉便已是栉风沐雨两百多年了。观音桥坊为四柱三间,三楼重檐,庑殿顶石牌坊,面阔三间,宽9米,高7米。坊顶前后匾刻“慈悲广济”和“普渡群生”,落款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
-
那些亦近亦远的风景,潼南崇龛千佛寺、万佛寺千年摩崖造像遗迹
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西南约两公里的薛家村,有个叫张家湾的地方,有千佛寺、万佛寺依山摩崖,比邻而建。虽然两座古寺庙址几无遗迹,但幸运的是还有一些自唐宋以来不断开凿的摩崖造像得以留存,特别是千佛寺的摩崖造像埋藏了大半世纪,直到2011年才重见天日,所以我关注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十年后,千佛寺摩崖造像早已荣膺“国保”,当地政府也为其修建了配套设施以便保护和观赏,并设有专人看守。
-
物华天保,龙形有藏,我们在潼南一个小镇半天的捡漏拾遗
其实,我关注潼南天保寨也好些年了,理由无他,就只为它寨墙上有个城门楼子,在巴蜀大地多如牛毛的山寨体系当中也顶数头一份儿的独一无二了。而且也因为这门楼,总会让我没来由地联想到《大话西游》里最后那一幕场景。虽然两者并不十分雷同,但如果配上同一曲BGM,我以为谁都能走出一种自带主角光环的意兴阑珊……管他谁是谁的意中人,还是天涯孤旅里的绝骑红尘。
-
求佛问道龙多山,在浩如烟海的摩崖题记里沉醉千年
4 评论龙多山,位于重庆合川、潼南与四川武胜两省三县交界处,分大、小龙多山,山脉主体分布于合川龙风镇和潼南龙形镇境内,距合川城区60公里,距潼南城区20公里,因其峰岭逶迤绵延天外,“委蛇如盘龙,故名”。相传西晋永嘉三年(309年)有广汉人冯尧子(冯盖罗)在山上炼丹修仙“白日升天”,其一人得道,全家17口也跟着悉数飞升,由此龙多山闻名世外。
-
天上河,地上河,奇峰渡槽里流淌着一曲岁月如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奇峰境内连年干旱,田土缺水短收,为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和出行老大难的问题,由时任泸县水电局高级工程师车福隆牵头设计,由当年的宝藏公社主持动工兴建,奇峰渡槽接连附近三溪水库的工地上开始如火如荼,时间跨度从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其中胜利渡槽、华丰渡槽分别在1975年、1978年完工。不思前人苦,莫替后人哀,每个人之于每个时代,都是最好的安排!作为今天的旁观者,我们只该庆幸生在了一个好时代!
-
泸县龙脑桥,一座可与卢沟桥、赵州桥媲美的“中国三桥”
2 评论龙脑(恼)桥,又名“龙脑石”,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境内的九曲河上,修建于明洪武年间(1378至1398年)为石墩石梁式平桥,总计12墩13孔,南北走向,全长54米,高约5.3米,宽1.9米,由四层灰沙岩石条垒砌而成。桥上石雕工艺娴熟,夸张与写实相结合,风格浑厚而刚毅,造型精美也体态传神。12墩当中,有八墩之上雕刻有刀法精湛的瑞兽,各不相同,为四龙(即四海龙王。也有说法其中有两条龙是一公一母,为龙王和龙后)、二麒麟、一狮、一象,四龙口中的龙珠据说有30斤重,却可拨动。
-
过路隆昌,牌坊下的一曲闪念,我真的老了吗?
2 评论还是第一次来隆昌呢!虽说城里有个同学兄弟伙,将近20年前还在黄沙溪一个叫竹园的地方,在一口锅里刨食,在一间屋一间床上躺过,好久好久。但是毕竟久不联系了日渐生疏,如今可能也身份地位悬殊……所以想要打个电话好像都找不到合适的由头,想想还是罢了。人跟人终究不一样,就像进城第一眼看到的是这塔,以为很近,本来也近,但顺路不成反而绕远,最终都会背道而驰,完美错过!
-
与佛无缘,从石门镇到石佛寺,我在江津连吃两道闭门羹!
2 评论不想国庆出门添堵,所以提前两天出了趟门,想着把大重庆范围三个大佛寺都摸排一遍。结果等我跑到弹子石,大佛才刚刚修复好毕,还被围着挡着。第二天跑到江津,不约而同的石门大佛也正在修复,也被铁皮墙围起来了,据说是要等到国庆才开门迎客……唉,我勒个寸劲儿!既然来都来了嘛,那就石门镇上简单吃个午饭,然后回江津执行B计划。石佛寺遗址与江津城就隔了一条长江,像极了红尘俗世与清净佛门之间若远若近的距离,出世入世多有不便……
-
青木关再探 | 古桥、古宅和古寺,一场即兴随意的访古
青木关镇外三公里左右有个八庙场(塘),八庙场外有座清代石牌坊,牌坊外又有座石拱桥,石拱桥上面还有座小拱桥……鲤鱼桥的背后就是八庙牌坊,像极老翁老妪,无限晚景凄凉的依偎在墙角一隅,伫立于一片废墟当中。八庙牌坊坐北朝南,立于八庙场老街南侧,从题刻内容来看应该是座德政坊。牌坊四柱三门,双重檐仿木结构,通高5.35米,宽6.3米。四个门柱架于地伏之上,门柱前后有夹杆石,明间一对夹杆石呈抱鼓样式,左右次间为梯形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