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寻桥,从茅溪到寸滩,看过偃月一弯,惟愿人间至善!

道光《江北厅志》有云:“江北所辖之地尽属山乡,偶逢霪雨弥旬,山水泛涨,则一溪一涧举步维艰。不有桥梁,其何以济?念及此,则除道成梁不可不积极也。”

01偃月桥

重庆号称桥都,所以新桥旧桥,江北亦是不老少,而我对于茅溪偃月桥也是一直心心念念。但是懒人住江南,当地又没有眼线,吃不准水位,老是害怕白跑一趟,所以才一直想去没去。这不前两天刚好看到有群友发图,水位正合适,周末又难得出了回太阳,于是期期艾艾,吃过晌午才终于成行。


偃月桥,位于长江北岸,横跨茅溪口,桥名据说是取自宋人杨万里“有新月偃仰,余之不嗟”之句。也有人认为“偃月”其实是钱币术语,更有甚者认为是桥与孔之型仿若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总之各种说辞,不一而全,雅俗共赏。

不二百年,茅溪无存,溪流变成排污口,于是青天白日之下这心头好像也如月“偃仰”,余之不悦,也似新愁旧怨难平难销。

就好像看到太阳才出门,结果等到我出门它却回门了。捞不到阳光一丝一毫,的确有负眼前这诗情画意。于是我能怎么办?勉为其难,P呗……嘿嘿。


偃月桥全长172米,宽5.5米,高约20米,左右斜出至中间竖直,形似内八字结构。正中桥身三孔纵联,每孔由60道横石砌成拱券,其中中孔穹顶刻有“大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戊申仲夏月吉旦,存心堂捐建”字样。桥成之时,东桥头望柱上曾镌刻楹联一对:“万里长征此为古道,大江东去不择溪流”。

同治《巴县志》载,道光二十四年(1844),邑人傅中和、罗茂昌等在重庆始创办存心堂。从最初的“收字纸,备券价,设义舘,救溺水,设救生船”发展到“养孤贫,全贞节,散棉衣,掩骸埋胔”直至“施茶施药,送医诊脉,年终济米,设贫民学校”等等义举,数不胜数。

修桥铺路,耗银募捐又何止千万?当年存心堂曾给义里绅商田钟玉的一封手函所示:

除道成梁,利行役也。巴山峰齿,立溪带肠,匪桥莫济微特。通衢孔道,蹄足杂稠,即小市遐陬,担柴负米,踵接肩摩,若通川泽之险阻,平道路之崎岖,载在古典亦乖。赖鸠工庀材浩大,故邀地方绅商数人,德累铢寸,功积亿千,作为鼓舞。

从道光二十五年(1845)开建,至道光二十八年落成,传说修偃月桥修垮了两个重庆盐商,这存心堂确确实实是善莫大焉,功德无量!

不过阳光可以P,但人多我可没法等。桥上人来人往,桥下钓鱼的也是走了一拨又来一拨……这人一多,怕羞出不得色(xiá)的某人就有点虚场合。本来想好好拍点视频的,想想还是算逑,我没带伞也不指望能遇上一位白娘子,那就绕桥一圈,头也不回径直向下游而去。

02至善桥

沿长江顺流而下,几里开外的寸滩老街口,还有古桥一座,名曰至善桥,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比偃月桥还年长一岁。


《重修寸滩观音阁记》所记:“渝水之北,距郡十五里许,有镇名寸滩。

此“寸滩”原名“秤滩”,因江中有一石梁状似秤杆,而“秤”与“寸”谐音,且“寸”字笔画更少,所以为图方便,于是后来渐渐被人们误传为“寸滩”。

大道通衢,三桥一线,这长江北岸从茅溪偃月桥到寸滩至善桥,再到黑石子的明月桥,曾经是古驿道最繁华之一段。旧时,重庆下涪陵、万县的贩夫走卒必经寸滩,而江北两路一带的菜挑子也摸黑而来,再转乘舟船去往朝天门赶早市。所以,从前车马慢,樯橹轻,水陆都打着拥堂,场面不可不谓壮观。


将近二百年,至善桥历久弥坚,桥长98.4米,桥宽3.65米,高约二三十米。

但也熬不过如今古道废弛街市萧条,不见了贩夫走卒,倒是垂钓者许多,间或还有三三两两周末来玩的游人。所幸桥旁依然古树参天郁郁葱葱,清道光年间的进士何彤云,曾为此写过一首《晚归过寸滩》:

至今旧梦似桥长,老衲高岩说大荒。
弃岸遥怜山月去,能消万古减愁肠。

嗯,归复来,念去去,谁来与尔同销万古愁?


辛弃疾也曾道:“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至善桥单孔独跨,我也早已司空见惯,除了桥上有几分颜筋柳骨的“至善桥”三字题匾和桥两旁的参差不齐,别的好像再没啥亮眼特色。不过,桥面上不知从何处吹来的种子,也如行道树一般兀自茁壮,几可成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桓大司马又有云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人何以堪?人何以堪?人何以堪?其实,年终岁尾,某人捉襟见肘正诸事不顺呢,本也无意纵情山水,一如此次修图依然重口味。也就是难得一遇有晴天,出来放个风罢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打个卡,念念诗,表示我运气虽霉但人可还没有生霉哈……那至善桥如此,明月桥更没看头,于是看看则罢,看完就走啦。回家,直奔来年!

来年,“茅厕(si)头搁苏打”,我还是准备要发个奋呀,哈哈。

从茅溪到寸滩,看过偃月一弯,惟愿人间至善!

资料参考:
彭君洋《茅溪偃月桥之“存心堂”钩沉》
郝赢《寸滩即将消逝的古渡口》
重庆文艺广播《闲话重庆城 | 老重庆记忆路书之老江北的历史遗迹》
本文由 江子渔 发布在 游记 专栏,并贴了 等标签。

共有 5 条回应

  1. 卡卡罗特 说:

    子鱼好文采!希望你能去我们老家看看仙人洞,寨门。位置在骑龙镇清水3社大溪河旁的牛渡滩,还有古小桥,位置在清水三社的小河沟!

  2. 卡卡罗特 说:

    这个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得到我说的位置去问当地的住户,有很多有意思的古迹,但是这些地方都比较分散,估计得多跑跑了,哈哈😊

    • 江子渔 说:

      今天,不,是昨天了。去了仙人洞,有两处,牛渡滩那个一看,骑龙街上那面那个就没去找了。因为一看就明白……那不是洞,是崖墓,对面七孔石也是,呵呵。

回复 江子渔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