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古桥
-
长安长安,寝食难安!
前两天,有群友发来长安桥被“修缮”的照片,我又顺着 ID 跑到头条去围观了现场。真的是触目惊心,如鲠在喉,忍了 […]
-
白马山上打秋风,古道古桥挨个数,然后然后我居然睡厕所?
我与白马山的缘分不浅,七八岁的年纪就被迫跟着大人翻山越岭,走过路过。但我与白马山的缘分其实又很淡,无论风景与人,新朋故旧。不爱,那便不必找任何借口!往事如风呵,人心与人心的距离嫌隙,一辈子也没法修复。
-
摇啊摇,摇到团凼桥
我的外婆桥真的就叫小桥,而几十米开外的大桥便是龙见桥。当鱼泉河的水与螃蟹塘来的水,在这里交汇,再往下便有了团凼河和团凼桥,我几十年也走不出去的地方。
一座山,两条河,三座桥,涓涓汩汩,浩浩汤汤,始终寄托着无数水江人的乡愁与梦想,亿万斯年,地老天荒。
-
龙见长安,桥下陡溪,我的临时起意和一场说走就走的寻桥日记
竹篮打水一场空!上周回南川老家办事,讨巧讨嫌之余,事情虽然没有办成办好,却也还是搂草打兔子,从东到西顺便摸了三座古桥。不过,所有的顺路从来都是刻意!为俗事所累,为资本所扰,话说我这过江龙也好,地头蛇也罢,这都憋憋盘了超过一年时间了。再不出去放个风,我的肉身以及我的老爷机怕是都要长霉生蛆了啊!唉,人倒霉了,是不是也该晒晒?
-
传说与胡说都不打紧,继续撸代码
8 评论一年多没有出去浪了,何况一个五一?而且最近狂撸代码,还是在缺烟少粮饱一餐饥一顿的前提下。手里没钱没米,是真的接 […]
-
山重水复,细数成渝古道上的一桥又一桥
山一程,水一程,数完了成渝古道上的关隘,我们又来数一数津梁。其实我最不喜欢写桥的,因为只要找不到碑记或者说查不到任何资料,再好看的桥都只能干瞪眼,说啥都容易“飙黄腔”,就怕打脸啊!所以今次我尽量少说为妙。主要也是因为我本人好长一段时间了,不在状态,想写又不想写的,所以一直拖了又拖,敢情也是一种应付交差,哈哈。
-
金瓯银汉上青云,铜梁潼南寻古桥
车徒两便,驿路顺风,继续铜梁之行。老司机全程策划背书,我就只是跟着打个酱油,简直不要太轻松。此番,虽然主要目的不为看桥,但沿途顺路顺便,也还是踅摸了几座古桥和牌坊,首当其冲者,当然就是上次错过的金瓯桥。光绪《铜梁县志》:“金剑桥,在县东六十里瓯滩,故俗呼瓯滩桥,高宽为县境诸桥冠。同治庚午(1870)圮于水,光绪元年(1875)里人募金重修,较旧制略高,宽如旧。”
-
濑溪河上三座古桥,为何我只爱小滩桥一个?
你过你的桥,我站我的桩,谁是过客?谁是风景?又是谁说的相请不如偶遇?人生总有那么多的不确定,不只生死别离!请珍惜眼前人和风景吧,谁知道谁还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清风不识字,阳光不认人,多一丝少一缕,它都不算岁月静好。所以某人才会一直心绪不宁……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诡云谲,实在是无心恋风景!打酱油也都打得如此不专业,更何况还要没话找话说啦。算逑,还是看完就刹角,收称,回屋啦。
-
南川往东,水江向北,骑龙骑龙哟上了高山还要下个大河
骑龙者,七龙是也,以境内七条龙形山脉而名。所以一字之差,可能是口误,也可能是因为当地民风彪悍。在当地有这么一句俗语:“胆大者骑龙骑虎,胆小者像抱鸡母”或为印证(抱鸡母、抱鸡婆为南川一带方言,指正在孵蛋的母鸡)。不过也还有一种说法,是缘于乾隆年间,人们在龙颈坳建房聚居而成集市,所以名曰骑龙庙或骑龙场。
-
江北寻桥,从茅溪到寸滩,看过偃月一弯,惟愿人间至善!
5 评论道光《江北厅志》有云:“江北所辖之地尽属山乡,偶逢霪雨弥旬,山水泛涨,则一溪一涧举步维艰。不有桥梁,其何以济?念及此,则除道成梁不可不积极也。”重庆号称桥都,所以新桥旧桥,江北亦是不老少,而我对于茅溪偃月桥也是一直心心念念。但是懒人住江南,当地又没有眼线,吃不准水位线,老是害怕白跑一趟,所以才一直想去没去。这不前两天刚好看到有群友发图,水位正合适,周末又难得出了回太阳,于是期期艾艾,吃过晌午才终于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