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醉。看小陈同志感冒了也不忘给 CCTV 上课,一时感触,准备回复。但稍觉文字过长,再者考虑其它中国特色的因素,所以还是灌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了。
小陈故事:《感冒近一周了》:
http://www.chener.net/blog/?action=show&id=256
呵呵,不听老人言!
你觉得如今的央视还有什么东东能真正做到万人空巷的?别说这“长江”,以前那《故宫》也是让人失望至极啊!真不知,那些吃饭的家伙干的是什么营生?如今有的是人力物力,有的是高科技,却总是弄出些东施效颦或是狗尾续貂的东东,真的让人悲哀!!!
历史剧肯定不是,记录片我觉得也不像,真不知这是什么玩意儿?报告文学么?那更不是!因为我看不到最启码的本真,这完全只是一个呕歌盛世的蓝本。要说如今也算盛世不假,但我觉得还没到要呕歌的地步吧?早着哩!要我说还不如像那午夜的记录片,专门拍拍移民来得实在。思想和抱负总是在最平凡的角落泛着耀眼的光!一个伟大的民族最最强烈的民族属性,恰恰是植根于那些不为人知的沃土!
看过不少不为人知或是其它国家或是地区电视台拍摄的记录片,常常为那些寓言与无声中的情景,或者三言两语独到而又恰到好处的旁白,总让人心潮澎湃或是泣血于无言。用时候下中国流行一个词:“感动”。不由想反问一句,《再说长江》你又感动了谁谁谁?
看过,几集“长江”,我真的不知道他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作为一个民族的血脉之水,本是浓墨重彩的历史被粗枝带叶的略过,作为一个民族伟大巨变和复兴的见证,也是三言两语而且还被某种即定的喉舌所忽略。矛盾中,点到即止好像就是此篇最大的风格。相对于那么多广告人为地拔高的高度,还不如直接加个小标题‘长江漫游记’。我理想中的《再说长江》绝对不是这样子,可怜我还唱了这么多年的:“你从雪山走来。。。”就像这两天二套的《重访大别山》,不管他的出发点和真实立意如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个词:“做秀”。所以,说实话,除了换台的时候,可以说我根本就没看!我不追逐时尚,所以看不惯某种程度上的做秀。很想说,电视其实可以换一种拍法,可惜我不是监制也不是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