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了趟老家,走人户,走亲戚。完事,再向“佛山”行。
巍巍金佛山,茫茫风吹岭,一个人淋着毛毛细雨踉跄独行,听不见八百年前的金戈铁马,也望不断游子归客的咫尺天涯……
▲ 金佛山东麓的马嘴峰起云涌,摄影:石头 / 牛楠
三番五次上马嘴,龙崖(岩)城更是频频闪现字里行间,不为他故,只道时晴时雨不分四季的“浓妆淡抹总相宜”。你看或不看,风景它总在那里。
金佛山是典型的喀斯特桌山,而马嘴实为东麓延伸之余脉,孤峰突起,道阻且长,成为历代兵家必争的天堑天险,也造就了龙崖城永远不败之神话。这马嘴崔嵬乃是“南方第一屏障”,挡住了蒙古铁骑,也挡住了松坡将军北伐,当然更挡住了我南川先民的出川之路。
▲ 南川至正安古道示意图,考证:张颖 / 绘图:牛楠,感谢二位仁兄支持!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嘛。
现代人逢山开路,接连打通了两个隧道才从此天堑变通途。但在此之前,山长水远,西出阳关(山下有个西阳关即今夕阳关),谁与谁有没有故人我不得确切,不过始于足下的跬步难行却是一定的。银百高速没有通车以前,104省道即便打通了马嘴风吹岭隧道,依然交通不便,不烧边油烧汽油,同样还是费时费力!特别是再遇上雨雪天气……
至于从前车马慢的沧桑古道,那就更是毋庸讳言。
青山隐隐,绿水茵茵,从大铺子到四十八渡再到半河,古道跟现代公路基本吻合,都是一直沿着半溪河峡谷行进。可过了半河场,开始翻山,那就比公路绕远绕大发了。这古道要从顺坎绕道观音岩,又沿着山脊线横过风吹岭,再从龙崖城下直插马嘴场,过石梁桥再去大有场。也就是说,古道并没有直接翻越龙崖城,而是顺着山脉走势绕了好一大圈,才从城下经过。
▲ 从风吹岭客运招呼站走到围腰坟的一路轨迹
之所以提及正(安)南(川)古道,是因为接下来我要讲一个发生在古道边的离奇故事。今次,咱不谈历史古迹,只谈风月聊斋。
我专门上来找围腰坟的,就在原来古道路边,因为年代久远和荒芜湮灭,又藏在大片的杉树林里,实在是不好找。为了不致产生文字歧义,避免像我似的被“正确”误导,我就直接贴轨迹图,不作任何位置描述了哈。看不懂的,可以“两步路”循迹。
其实,行前我就仔细问过了老乡熊昌友老师,结果我本是路痴又没注意他前后自相矛盾的图上标识,果断被带到了坑里。
尽管上来时也遇到过一路人,说的方位也是大致没错,但离得老远又语焉不详等于没说。而且我又是出了风吹岭隧道从马嘴背后绕过去的,等于围着这龙崖城(马脑城)绕了好大好大一个圈。本来就只一公里的距离,我生生绕出了10多公里路,绕到老林,绕到草原,绕了一上午……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只好给熊老师打现场视频,许是沟通不畅,或是我理解能力确实不强,沟通完了还是绕,绕来绕去。最后一跤滑下坡底,发现了一个野冢,旁边不远也有一排坟墓。再转过去,终于找到了围腰坟时,才发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勒个去!
洗手倒掉了我半瓶水,心里的怨念,比头上的毛毛雨还要细密……
这便是传说当中的围腰坟了,就在“马嘴”嘴下,直线距离百十来米。
虽然早不见了围腰,但关于这座坟的传说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流传甚广,但大致情节差不太多,就是孤男寡女在这深山老林“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至于其他,则都是细枝抺节的个人添油加醋和自由发挥。甚至,临近的贵州正安县,直接原封不动就把这故事挪了个地方,可惜他们无图无真相。
是故,下面我只转述我所熟知的一个版本。
话说当年古道熙攘,贩夫走卒,不绝如缕。
某日正午,路上行人稀少,一挑盐的挑夫行经此处,挥汗如雨。恰遇一回门的娇美小媳妇,背上背着个奶娃娃。挑夫看小媳妇模样俊俏,又独自一人,眼前一亮便举止轻浮不断地言语挑逗。荒山野岭的,小媳妇既羞且怕,赶紧掩面遁逃,直到走出里许才发现原来娃娃头上的帽子不见了。那帽子上有些银锁坠饰之类的挂件实不便宜,丢了回去怕是不好向公婆交待,于是她只好回头再找。等找到马嘴垭口,看见挑夫正歇气等她,娃娃帽子明晃晃的便挂在那扁担上头。小媳妇尽管忸怩,但还是张口索要,可挑夫就是不允,吃准了她胆小怕事不敢声张,开始动手动脚。
挑夫年轻小伙儿嘛,“打个光胴胴”,本就浓眉大眼,又一身腱子肉雄性荷尔蒙爆棚,加之又拿她帽子作威胁,几个回合下来小媳妇就开始招架不住,于是半推半就便遂了他心意,放下背上的小孩儿,两人便一起走进了路边竹林深处。
竹影摇曳,几番云雨……饶是挑夫身强力壮肝火旺,但是从顺坎上山一路挑盐挑到马嘴,本已是强弩之末疲于奔命,他本该去下面马嘴场打尖将息的,却谁料会有这一通的艳遇折腾,一招不慎便“马上风”,大泄而暴毙。小媳妇呢也是吓了个半死,赶紧起身抱起娃儿便逃,但逃得不远便又念及这半场云雨之欢,心想让他赤身露体曝尸荒野,总是于心不忍。旋即转回,解下身上围腰,简单掩盖尸体,才悻悻离去。
数日后,她从娘家返回又经过,恻隐之心再起,不禁入林探视,却发现眼前赫然出现一坟头,无数的蚂蚁正在搬运泥土,坟头上还盖着那件小围腰。惊觉诡异,小媳妇一时失措,跌跌撞撞地跑出竹林,却被过路路人发现。羞于启齿之事,小媳妇自然不敢声张,便小步慢跑匆匆离去。而人们也只道她入林小解,被死人惊吓过度,不疑有它,但“围腰坟”的存在却从此世人皆知。
一晌贪欢,半场云雨,直到回了夫家,小媳妇才发现自己竟然怀了身孕……
最终小媳妇诞下一子,更在若干年后科举入朝。状元郎登科及第亦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便请来阴阳先生准备培修他家祖坟,结果这先生精通堪舆之术,一眼便看出了此坟真伪,直言此地风水,后辈当中不可能有人高中。状元郎只好回家跪询母亲,其母尽管扭捏但最终实言以告,这他们才找到了马嘴峰下的围腰坟。等到了近前,阴阳上眼一瞧,遂曰:“百年难遇,穴葬龙脉,经纬之差,不出分毫。”
于是状元郎便算认了祖,尽管归不了宗,也没法刊字立碑,但他还是把坟头重新修葺一番,更在坟外培垣砌起一圈围墙,便成今日眼前人们看到的模样。
故事终于讲完了。好像也没啥意义,我找围腰坟也不过就是为个儿时耳熟能详的念想。
至于传说真真假假,不予置评。这事本身有违纲常正统,为封建礼教所不容,所以志书无载查不到任何考据。我也曾经跟不少朋友讲过这个故事,有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觉得有趣的基本都是男士,而女性朋友全都嗤之以鼻,其中道理,不言自明。所以,网上有很多人把这归结为南川最美的爱情故事,甚至还有人来到坟前顶礼膜拜祈求富贵姻缘,窃以为那纯粹就是大男子主义作祟,太过夸张也太过虚伪!这事儿,即便当真,说到底也是逼奸、诱奸,退一万步也是通奸……美在何处???
十个男人九个鬼,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恶魔。我不否认,我寻围腰坟多多少少也还是有那么一丟丢的恶趣味,但咱也没必要以无礼而开罪于天下,本末倒置,把错以为美不是?
都是俗人,都是道听途说,精华与糟粕,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巍巍金佛山,茫茫风吹岭,我来过了,又再次离去。
后记
虽说风吹岭上风景四季皆宜,但我点儿背,上来再次遇到细雨纷飞浓雾不穿,比之当年第一次登上龙崖城更甚,一片惟余莽莽把整个马脑山全包完了,啥也看逑不到。到山下函宇山庄10块钱吃了碗鸡蛋面,围着火炉看电视。老板两口子不在家,跟他老丈人老两口摆龙门阵,边看边聊,等了一下午也没等到云开雾散,郁闷惨!不过话说回来,老板丈母娘真是健谈,有很强的倾诉欲望,我啥都没问,她就竹筒倒豆如数家珍……嗯,我从不八卦的,她女子也大不了我几多岁,同是天涯沦落人嘛,但她比我要强,总算在此处守得了云开雾散!
惜乎图片实在太少,一个坟头而已,也没必要拍出什么花活儿。这次本来我是想再好生拍点龙崖城素材来的,可惜天老爷不给面儿嘛。回来想剪个小视频,翻出旧素材都不够,没办法只好找“车队”借了两个,又有石头兄弟不辞劳苦,再上山去帮忙补了个镜头,结果我还没采用。嗨,自娱自乐玩个票,但这成本貌似投得有点儿高,再剪不好,实在是汗颜无比。真心感谢大哥和兄弟加持!
末了,感兴趣的友友,关于围腰坟具体位置,我还是再多嘴一句:对比我轨迹图,“马嘴”下去有小路好走,几分钟便到。如果钻了刺蒌蒌或是耽搁太多时间,那就一定走错,请打倒重来。
另,关于蚂蚁堆坟的故事,其实正阳桥附近也有一个,不过那是坠崖,没有艳遇,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