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本来无安排,已经习惯了节庆日不出门添堵,但是微信群里看到老K的走卒团要走剑阁古蜀道,于是破天荒地报名跟团了一把,三天的风雨兼程,半天的意兴阑珊,累计徒步将近六十公里。对于从来喜欢单飞,第一次加入大部队的我来说,诚如之前所料端的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但总体来说美景与人情都能愉悦身心,还是不虚此行!
广义上的蜀道,其实要分南北向(出川中,由成都到长安)和东西向(去重庆,过夔门下江南),自唐以降,五代十国以后,四川盆地便一直都有成都、重庆两个政治经济中心的双蛋黄模式,两条出川路线。而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那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太白行吟于五代之前,自然是指狭义上的,由长安通往蜀地的古道。以现有行政区划来讲,川外有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川内有金牛道、米仓道,渝中有荔枝道。在古代,出了川渝去西安,都要翻越秦岭和大巴山,都是一样的难于上青天。
我们穿越的路线便是从成都出发,经由德阳、绵阳、广元到汉中的金牛道其中一段,暨从剑阁县的凉山乡(驿)到普安镇(剑阁老县城)、汉阳镇再到剑门关、天雄关,最后到昭化古城。
一路上青石铺陈,古柏耸卫,上则高山仰止,下亦溪涧横流……再有道旁不时伫立的《毛主席语录碑》,于是在剑门关的时候,心下里就特别应景地,莫名想起一些诗词乱入:
好一个“雄关漫道真如铁”!转眼“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罢罢罢,“定是登高九月头,有酒且相酬,莫管西风满鬓秋。”


既然是古蜀道,从古至今,自是不能完好无损,更不可能全由青石铺路,让人脚不沾泥,走得十足轻松惬意。加之天气忽晴忽雨,一遇巨石陡坡,草地泥泞,浩浩荡荡的一行人全变大家闺秀,走得那叫一个扭扭捏捏和胆颤心惊……饶是如此,某人还是被摔了一颗镜头,亏大了,郁闷到不行!
总得来说此行路况尚好,难度系数不大。但因为自己作死,行前削了右脚老萤,以为方便,结果却起了反作用,成就一个隐形残疾。因为脚一下力就痛,从第一天开始就跛脚走路,全靠了左脚,右脚完全就是陪绑和支撑。加之身上装备不轻,三天下来,开始还能不显山不露水,可最终也逃不过“邀鸭子”的宿命,一直在后头撵啊撵,追啊追……想要拍个照飞个飞机,靠,哪有这时间和心情?好在有美女作陪,不累,呵呵。
上山下山,落雨天晴,将近三十人的小分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看天来也不怨人。风里雨里,或急或缓,直走不停。
高山下流水,有缘来相聚,再孤僻的性格也会被这一路的欢声笑语所感染。天凉好个秋呀,却仿佛走出了春风十里的好心情。果然,人啊还是不能太宅,不能去除自己身上所有的群居属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但是孤僻如我,总有落单的时候,负重行吟,砥砺奋进……在这深山老林曲径通幽处,大男人虽不能作花解语,但也自以为可以走得很诗意。
剑阁这一段金牛古蜀道,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翠云廊,得名于清初剑州知州乔钵的诗句:“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其实在此之前,这条古道还有一个气派的名字,叫做“皇柏大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通全国驰道,道旁遍种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因此人们便把秦朝所植的柏树统称为“皇柏”,古道便名之为“皇柏大道”。


三国蜀汉,张飞任巴西(阆中)太守时,再度大规模植柏,民间至今流传有“上午栽树,下午乘凉”的神奇故事。是以蜀道之上古柏苍翠,“皇柏”之后便有“张飞柏”,两者区分倒也简单,胸径两米以上是“皇柏”,胸径两米以下,1.8米以上则是“张飞柏”。
古柏如人,可能行将就木,也可能枯木逢春,生生死死,见惯了千年风雨和世事浮沉。

古柏高大伟岸,姿态万千,遮风蔽雨的伞状树冠有如运交华盖,不停地被人们物化、神化,诸如“状元柏”、“寿星树”、“阿斗柏”、“望乡柏”、“仙女树”之类林林总总,衍生出许多传说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授心传。于是便有虔诚的善男信女来到树下伫足仰望,磕头焚香,匍匐祭拜。荒诞离奇之中,却不乏人心向善的美好憧憬,与金牛古道的故事一起源远流长。
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哲学和世界观里,漫漫古道三百里,路上没个土地观音坐镇的话岂能行?
白日里穿行林泉仙境,夜里终归还是要坠落凡尘,都是饮食男女,谁能免俗去了这人间烟火气?



“五里一店,十里一铺”,曾经的蜀道通途店铺驿站无数,失落的老剑州(普安),商业化的昭化城,高庙铺上没能瞧见庙,抄手铺里也没人卖抄手……在悠悠的岁月长河中,谁也看不穿那么多的前世今生,谁也想象不出此去经年的曾几何时。或许只有物是人非,只有衰败、凋零和峥嵘才是历史苍凉的本色!

这种苍凉,以大剑山的壁立千仞和雾锁千重作背景,山水写意,转朱阁低绮户的凭空营造出一种余音绕梁,如泣如诉。想象一个世家文人的出仕入世,想象一年迈老翁的“乡音无改鬓毛衰”……


曾经的高门大户,如今的断壁残垣,儿孙自有儿孙福啊,谁能拎得清三十年的河东与河西?
倒不如投个寻常百姓家,有穑能开锅,有稼可养猪。有情饮水饱,素食可当肉……一粥一饭也能求个现世安好。
大朝乡(驿)的张家院子刚娶了新媳妇进门,院里张灯结彩,大红的喜喜字还贴在门上。
年深日久,在世代有序的传承里,比起家业的衰败或者是中兴,其实最大的福报还是香火不断吧?毕竟,祖上的荣光是写在后辈的脸上……人要是都没了,资与历,算个逑!


不管什么年代,男孩子的玩具总是刀枪剑戟,小小的脑袋里或许还都有一个士兵与将军的梦想。孩童眼里的大人世界,言与不说之外,除了耍帅跟风,也可能还有着某些大人们关于功名利禄的欲望,压抑与张扬。如果,我是说如果,我要对小哥哥说上一句:“我们的愿望应该是世界和平”。你认为,此时此刻,我们两个,哪个装X?哈哈。
当年华老去,好像也只有保温杯才能装得下那么多的宁静祥和,抑或,不安与失望。
某处废弃的老屋门上,毛爷爷还在强调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定程度上说,同雷锋一样,老白在49年后的中国业已“封神”,被大小医院贴在墙上,立在中堂。可特别吊诡的是如今这世道,药价高企,医院已然成为一种产业。穷人也讳疾忌医,有庸医,也有医闹,还有莆田系霸着互联网……
所以,在中国你若是要跟我谈某种信仰,你确定你不是在搞笑?


“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毛主席语录给人无穷力量”……蜀道之上随处可见的语录碑还在守着某种岁月洪荒。
半个世纪前的红色山河所掀起的涛天巨浪,湮没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与理想,如今似乎又偶有回魂迹象。所谓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权与谋,智与术,在中国这是永远无法逾越的阶级鸿沟。不怪我杯弓蛇影,不怪我会对“何不食肉糜”的设问,深以为然!都2019年了,肉价都涨到25了——懂的人自懂。

万涓成水,百川归海……水与舟的老梗,好像船老大从不关心,呵呵。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修了再毁,毁了再修,千年古道上还有着不少的新桥与旧桥。
清凉桥,据说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复建,两墩三孔式石平桥,宽、高不足三米,长约十八米。桥礅与桥面皆由巨型条石建成,桥礅上还有龙头龙尾隔桥衔接,形似困龙于桥,求安求稳的愿望虽然美好却也好像只是愿望。一眼便能看出桥面上的水泥灰浆,给小姐姐照相的时候还发现了条石之下先搭了木材作梁……这种土到家的造桥工艺,确定是现代人画蛇添足没跑。已不知是第N次复修了?所以这古桥的古吧,大抵说的只是石料。
剑溪桥,位于剑门关外,距剑门关隘口约两公里,横跨大剑溪。始建于宋,现存为明弘治中(1488~1505年),利州指挥彭山所建,以青石构筑,三拱相连。桥长18.8米,宽4米,高7.5米。剑溪桥是古蜀道由成都去昭化的必经之路,重修之后亦再见证了五百多年的过往兴衰,明剑州知州李璧有《过剑溪桥》诗云:“看山晓度剑溪桥,踏雾冲去马足遥。见说金牛经历处,欲将兴废向渔桥。”
昭化的架枧沟里还有松宁桥和望夫桥(寡妇桥),两者相近相邻,风格一致,工艺简单而质朴,具体建造年代不详却透着一股浓浓的厚重沧桑。松宁桥前立碑为今人所题,知名不具,寡妇桥被改了名,理由牵强。
过了俩桥,去往大朝乡(驿)的公路上,一座大型的现代水泥公路桥使得天堑变通途。大桥一侧,新修的一个水电站工地也是如火如荼。同行的大姐在桥上欢呼雀跃,而我此刻正心有余悸,我的镜头就是在前面松宁桥失足给摔的,损失不大却也如哽在喉,唉……

山水转圜,动静相宜,惟有身世物外全然忘我之时,才能真正放空和放松。
愿如鸟,扶云直上九万里。愿如蟹,横冲直撞江湖去……
无忧,无虑,无畏无惧!
“几重岭隔几重湾,路入蒙蒙烟雨间。独立溪桥重回首,前头已是剑州山”。
遥望剑门七十二峰,走出翠云廊下的前世今生,古柏的或疏或密,青石路面的断断续续,曾经映照出孔明的无奈,姜维的惆怅,武则天的香帷,唐明皇的车辇……一切一切有如白云苍狗飞越关山千里。莽莽苍苍之中,说不尽道不完的古今成迷。
对于历史,渺小无知如我,只有敬畏!只有憧憬!
大隐于山,万物自有灵气,路上发现疑似灵芝两朵,赤色鎏金,仿若美人头上的珠钗云髻,美到不行。可惜不识货,不知个中真假,只是值此当道中间,即便真货想来也活不过旬月。


秋意浓,雾深重,农家屋后的柿子熟了,山顶的庙宇上不去。
暴走三天,最后一里,走到天雄关附近,我已用尽洪荒之力……

本来有美女作陪,心里又吊着一口气,走完全程没有任何问题,人总是要挣些个面子和里子的嘛。可等到临近终点,看到车与司机就等在那里……我这修炼了三十多年的功力,瞬间秒破。
上天雄关还有七八百米的距离,一直陪我走在最后的美女都上去了,我也懒得去。心说放飞机就行了,何必跟自己过不去……结果广元盘龙机场就在附近,禁飞,我勒个去!
唉,到底我还是个意志力不够坚定的人,连个柔弱女子都不如!呵呵。
没去,我盗图可不可以?


雨中逗留,在天雄关下俯瞰“天下第一太极”,纵然高度不够却也输人不输气势。我无人机不能飞,他们上山的人也看不下来,大家眼里都是一样的江天辽阔,总算没把我心里的遗憾放大到无穷。苍茫北顾,凭栏远望,嘉陵江浩浩汤汤,牛头山“襟剑阁而带葭萌……诚天设之雄也。”
风雨里,今日徒步至此终点25公里,是三天来走得最多也最虐的一天,所有人都累得不行,却还下山去逛了逛昭化古城。然后才转到广元市内的柴火鸡,一群人来了一场“最后的狂欢”,腐败到不行。座中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位柔弱女子,必须必的翘个大拇哥——这女子,我服气!
第二天,本想和一行人逛完阆中后离群,再度杀回天雄关、剑门关,补拍些镜头。可逛完大佛寺后,以为要进城里吃饭的,结果司机一脚油门就上了高速,直把我往重庆捎。这下想不留遗憾都不行了……
后记
① 第一次跟大部队出行,确实各种不适应,一则我脚力不济,二来各自关注侧重不同,发现我只适合单飞或同道从游,纯徒的肯定不行。跟团的好处是不用做路线攻略,跟着领队走就OK,可弊端也因于此,像个无头苍蝇,云里雾里分不出轻重缓急;
② 文中有几张图片分别取自同行兄弟:江湖陈老K,野狼,爵士@牛仔,知名不具,一并致谢;
③ 我的游记从来只游不记,图片叙事只凭个人喜好归类,非顺序整理。想看完整攻略,想循迹的,可移步老K游记:《不给重庆添堵,去隔壁古蜀道寻幽探秘》。三四天的行程,图片太多,码字不易,实在不能全文尽叙,所以我把路上所遇之庙宇道观和各种历史遗迹又择了出来,单独成篇,放到下一篇行文里;
④ 最后,从面面相觑到相谈甚欢,一并感谢大家一路同行的理解与支持,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