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门下一城,爬上两回登云梯,终于进了云阳磐石城

梯城打卡,实非我本意,尽管眼见它从三峡放眼天下,名号取得越来越大,但是真个响与不响我可不知道。


从来不喜欢纯徒(步),拾级登山这种更是能免则免,实在免不过那才勉为其难硬着头皮上。怪只怪梯城不落教……下午才从梁平进万州,然后万州到云阳,高铁又转大巴还被出租车司机敲了一棒,却还是不能直达山顶。紧赶慢赶地爬上去,刚好临近下午五点钟,赶上磐石城正关门。跟守门人说大老远的跑来,就给我二十分钟可不可以?可任我好话说尽依然是闭门不纳,自顾自站城头看他的西洋景……好无语!

没办法,就只能坐城下“云梯”上发呆,看长河落日,看华灯初上。他观他的景,我画我的圈。

晚上下了“云梯”,山下随便找家旅馆将就,第二天早早上山,磐石城要九点才开门,于是转进南薰门,到城下的三峡文物园里先逛一逛。文物园里的文物古迹都是因为三峡蓄水而集中迁建,原样复原。南薰门便是老云阳县城之物,始建于明代,一下迁出几十公里。

进门就看到夏黄氏节孝牌坊,原位于高阳镇牌坊村内,建于清嘉庆十五年,保存完好,相当精致。

长滩石碑亭,原位于高坪乡桥亭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碑亭五边形,顶上大盖檐,碑身五面刻字,保存完好。

龙脊石题刻,云阳老县城前长江江心的一处长200余米,宽10多米的砂岩石梁。每年冬春枯水季节露出水面,中部常年潜于江心,形成东西两岛,水位十分低下时,两岛才连成一片 ,宛如一条白龙潜于长江,故名龙脊石,又称龙潜石。龙脊石上原有北宋以来石刻170余幅遗世,故有“水下碑林”之称,其大字如床,小字如粟,篆隶楷草、颜筋柳骨,异彩纷呈,是一处书法艺术宝库和古诗长廊,也是本地最著名的春游胜地。

三峡截流以后,龙脊石永远沉没于水下,于是政府部门择优迁徙,两百多米被缩水到十来米……



说实话,对照原迹,比起涪陵白鹤梁,只觉得云阳这环境和工艺,到底是原石拼凑还是水泥浇筑,肉眼都傻傻分不清,实在难辨其中真伪。但个中书法确实不错,各家有各法,所谓“颜筋柳骨”值得细品,不过需要自己脑补当年江水漫滩,后浪推前浪,似乎更有意境咯。



▲ 图片来自网络,作者不详。

网上只搜得几张旧图,依稀可见当年排场,却是比自行脑补要好得多不是?呵呵。


得胜台题刻,原位于莲花乡桔园村西南六岗石东南壁上,距长江约10米左右。题刻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面积12平方,横竖两幅。其一横幅,高2米,宽1.4米,上刻“得胜台”三个大字,双钩楷书。其二竖幅,高1.4米,宽3.2米,阴刻清代向化候谭诣诗文:

地利称天险,台因得胜名。
江湄环战舰,石堡结军营。
击楫波澜静,挥戈烽燧清。
蜀疆从此定,摩勒纪升平。

其右题跋:“亲帅舟师结营于此以靖寇逆”等语。

文物园不大不小,但其实除了碑刻也没啥文物,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对川中所谓古建没啥兴趣,粗粗转上一圈,便同西安来的一对老夫妻一起登上磐石城。

磐石城上更没啥遗迹,除了前后两道寨门,还都翻新过,城内中间啥啥没剩,所以昨晚我才说只需二十分钟就够呢。票价4元/人,还有朝九晚五的时间限制,我心里也颇有微辞……嗯,云阳不好客,所谓“天下梯城”何以自处?要想实至名归,须向重庆主城学习学习如何实力宠粉才对,嘿嘿。


前门变后门,还成了一道闭门,要想拍个全景都不方便,得绕一大圈来回。

城上原来只剩废墟,亭子和敌楼都是近年重修,不知是不是原样复原?

磐石城又名大石城、磨盘寨,位于今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爱国村,新县城至高点,形如巨大磨盘,故名。始扩建于宋,完备于明清,为历代兵家用武之地。《华阳国志》中所谓朐忍有大小石城,大城即此,而小石城则是万州天生城。清乾隆《云阳县志》有云:“盘石城者,夔门之砥柱,东川之保障也”。


断壁残垣,斜墙一侧崖上刻有“磐石城”三个大字,再下刻有清代许缵曾的《磐石城记》。前者被枯枝败叶掩藏,后者已斑驳到不能辨认,所以有图我也懒得发了。

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余阶受任四川安抚处置使,吕师夔驻防云阳,磐石城便开始频频出现在宋元两军战绩邸报之上,直至德祐元年(1275年)终被元将杨文安攻陷,磐石城背山面水苦苦坚守了30多年。

后来吕师夔驻节九江,以兵部尚书身份率军民献城请降,那是后话。以至于后来文天祥殃及池鱼怒斥吕师孟:“吕氏一门父子兄弟,受国厚恩,不幸势穷援绝,以死报国可也,岂有降理?汝自爱惜妻子坏家声,今汝合族为逆矣,尚何言?


不过,文相爷这话也难免偏颇,古来所谓“文死谏,武死战”的信仰难说不是一种愚忠。落日余晖,大厦将倾之际,将国家社稷完全系命于个人英雄主义本就十分不妥,纯属临时抱佛脚之举,再加上庙堂内外,有皇命将令违和,也有朋党利益冲突,所有输赢其实都是必然结果,自该坦然接受。

因之所以,自我寻城以来,对于诸城众将,无论是死守尽忠还是临阵变节,忠不嘉勉,降亦不嘲,因时因势,笔者都是同样客观看待。功不掩过,过不盖功,王立、杨立如是,杨大渊、杨文安如是,吕师夔更如是……


网上磐石城相关资料不多,且都语焉不详,重点是城上也几无南宋遗迹,所以笔者也就懒得去细细查证请教。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于2017年曾在此进行了半年考古,但从新闻简报来看,考古发掘也只发现了早(新石器、商周时期为主)、晚(清至民国)两个阶段的文化遗存,除了所谓的宋墙遗址,整个南宋文化层其实是整体缺失的。也难怪西华师大的罗老师跟我说,磐石城可能名不符实,城址别处也不定。当然咯,私以为应该也和合川钓鱼城一样,就算别处也逃不出个大致范围,总之是在此山地下还没被发现而已。



我们现在看到的磐石城,其实是清代遗城了。自宋以降,元代之后,有人曾在磨盘寨上建过昙华寺。到清乾隆年间,全寨由乡绅涂怀安购得,由此成为涂氏一族私地,其后开始据宋寨形制大兴土木,挖水塘建宗祠起屋数百间,“聚族而居设兵防寇”。


横看成岭侧成峰,拔地危峰万仞雄。
西蜀地形天下险,青天削出玉芙蓉。

不管是教化所宗,还是私家别苑,千百年后,都一样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城上城下的风景,不管是灯火阑珊,还是大江东去,都有如神龛前的香火忽明忽灭,有如石级之上的脚印若有若无。




不过为涂氏一族修城工艺必须点个赞,城墙内外,就一个简单的排水系统便足以管中窥豹的说。当然近代特色的暗堡和枪眼也十足惊悚,或偏或斜,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点名放黑枪,城门下攻城的敌人那是没有一个能够跑得脱。

斯城斯地,绝险天成。抗战时期,日军占领宜昌,进逼三峡,国民政府海军部也曾在磐石城下构筑江防工事,成立“江防要塞指挥部”。

当然,我只寻宋城的,其他都是后话。所以再度巡回后门,也就下山去了。



下山石级一侧崖壁上有近年大幅刻字,也刻有不少今人迷信所刻之图腾,当然还有张三李四到此一游这种国粹连路旁的翠竹都不放过。

想想始皇帝都过世两千多年了,长命富贵这种理想国人依旧不离不弃,算不算质朴?嘿嘿,这我也能表示理解。但是不能理解的是居然还在附近发现了两处崖墓,以为是古墓,但墓碑显示日期却是一九九三年和九九年,不知道当地文保部门是干什么吃的?亦或说这两家人的后台得是有多么强硬?难道城墙之下就不算文物保护范围?呵呵,感觉好扯,然而——关我屁事!此地风水再好也留不住我一大活人……闪咯。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城下云阳,不尽长江,不知当年杜工部于此旅夜书怀所寄之情思,我可能学来一分或是半钱?当然,我是麻雀又不似沙鸥,虽然此情此景也好想“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泪下”,但想我所忧之事不过是年关将至,依然红尘千里单骑绝尘,也无闲钱“径须沽取对君酌”。这里边,大我小我有着天壤之别,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啦,岂敢相提并论。

哈哈,文末必装逼,说完我就闪,真的闪咯。

本文由 江子渔 发布在 游记 专栏,并贴了 等标签。

共有 7 条回应

  1. 张波博客 说:

    跟着博主去旅游,

  2. Sam.Z 说:

    龙脊石原貌确实日白,除了龙脊石还有多少的传承都被埋在了长江中,上次去夔门就感觉出来了,只有哪些图片还证明它们存在过。啥时候你把你去的地方整个图出来,连在一起,看看自己的路线。

    • 江子渔 说:

      马蜂窝上我的主页封面地图有自动标记……不过跑再多地方,其实也就仅限于重庆周边而已,大四川盆地三分之一面积,呵呵。

  3. 云阳人都没你去逛的仔细。

  4. 云点 说:

    高空景是无人机拍的么

回复 云点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