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硐寨,痛并快乐着

26号下午,从塘河镇上出来动身前往滚子坪。

细雨淅沥,云遮雾罩,不见深山几许。本来想要雨中移步换景,好在我有先见之明,乘了一摩的直插天堂湖、鸳鸯湖。这些个湖都是名字叫得好听,说它是湖其实也就是小水库而已,谈不及湖光山色更不及波涛浩缈。加之一路上细雨微风扑面,明显感觉随着山势升高温度陡降,不觉有些心冷失望。

过了鸳鸯湖后,便贸然决定不烧汽油改烧边油,以期偶遇惊喜风景多少挽回几分意冷心灰。结果后来可是让我肠子都悔青了……惊喜木有,忧伤倒是不请自来啊。因为知道此间公路修得好,所以想当然的出门前决定穿的也是皮鞋,本来如果路面平坦的话也该是不会有任何问题,像之前某也曾穿皮鞋每天趟出十几二十公里地,小儿科的说。但是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忽略了滚子坪其实不平,上坡下坡不断,一路前夹后搓的走了三个多小时才拢共走出了十多公里,然后拖到太平湖的时候再也难以为继。脚趾缝和脚底都磨出了水泡,白生生亮晶晶像冻疮,挺大一坨好扎心。于是举步维艰进退两难,想打电话叫摩的师傅来接吧,白跑一趟实在心有不甘。但要继续走下去,也断是不大可能……

期期艾艾冷清彷徨之际,路遇一位晚归的老人,问明湖边仅有的两家农家乐还有一家尚在营业,于是决定住宿打尖。就算再无风景,欲观瀑布不能,至少也得去把临近的几个硐寨钻过才算不虚此行嘛。

到农家乐开了房,挑破水泡,还是忍痛又去小小的太平湖边溜达了一圈,捕着一张落日余辉的光景,总算不至于今天交白卷。

落日下的太平湖

晚上农家乐来了一大拨人吃晚饭,然后某也跟着沾了光,本来一盘菜二两酒我一人食也自得其乐得很呀,但老板七碗八碟地频频上菜,有鸡有鱼还有腊猪蹄……吃得那叫一个撑,虽然味道可能不及我手艺,但蹭食的话便也不挑理不是?住一晚食两餐才一百块,这账很划算,哈哈。

第二天,睡到大早上才起来,脚还有些痛。离开前又在湖边逮着一张阳光泻湖的山水写意……早早晚晚的风景其实都很美,但就是遗憾湖小角度刁怎么都不好取景,不然可能是要出大片的呢。

朝阳下的太平湖

忍着痛,想着如果实在疼到不行就放弃,打道回府。结果拐了几个弯,在坡上垭口不意发现枝丫间远山有壮观云海若隐若现,只可惜不知隔了山几重水几重欲往不能。考虑来时路上留意过的地势山形,心想我这沿路绕山不走回程的话,山的另一边,也就是我来时正面方向肯定也有云海。而且我也知道云海来得快散得快,时不我待,于是忘了痛乱蹿乱翻,慌不择路……恰巧又偶遇一位下山去的老人,递烟问路,然后我被支到了山洼里一户农家院。院内无人,大门紧闭,只有一群土鸡而庆幸没有恶狗。昨天有问过摩的师傅,塘河赶场是一四七,于是我笃定的像在老家走亲戚一般就往附近地里寻人。果不其然,屋后几十米开外俩老夫妻正在地里挖红薯呢。张口欲问,却已然发现眼前云海若隐若现。保险起见还是问了下路再往下蹿,意外钻进一片茶山里,可以看到更多云海了,但位置角度还是不算好。摸爬滚打继续往下钻,钻出茶山突然发现路况良好,眼前一米来宽的水泥便道该是专为游人而设了。一路前行,总算找着一处没有大树遮挡的地方,尽管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但这已经是目力所及我能够选择的最佳角度了。

硐寨云海

拍过云海才回过味来,这大抵便是路上看见的好几处立着“前方危险游客止步”警示牌的小路吧?那既然路是专为旅游而设,为毛没有路牌指名报景呢?害我一路一错再错,郁闷得紧。心里大致估摸了下地图方位,算来前面该就是本已准备放弃的硐寨。那来都来了我就不要过门不入了吧?脚踩云端也看不出险是不险,而且更偏僻更危险的地方我都去过遑论此时此地。痛就痛吧,反正一时半会下不了山,索性闷头前行……

峰回路转石门口出现,我猜对了,哦耶!

此地居然也叫朝天门,我从斜路下方的观音庙看来的……青苔雨滑,因为找路上上下下往返两次都差点儿被摔下坡,感谢菩萨保佑啊,于是最后我把兜里的零钱硬币全都留给了观音大士,呵呵。

这一带硐寨许多,统称红岩硐寨群。硐即石洞,红岩嘛自然指这眼前丹霞赤壁。

这天气,我身在其中自是完全看不出地势险要,借用两张网友照片可作一观。

硐寨山下

航拍硐寨

明末,该地区接连遭受白莲教起义波及、播州土司杨应龙侵入、永宁彝族奢崇明占据、农民军张献忠劫掠、吴三桂军借道入蜀征兵、妖人刘万燕头山聚众起事、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盐商教团盗匪作乱等诸多战祸兵灾,催生和壮大了这片深山硐寨群。硐寨依山而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或为豪绅避难,或为匪首盘据。听当地人说,解放初期剿匪,一位解放军连长和两位战士便在此英勇牺牲。(图文摄影:钱玮)

时过竞迁,各寨均已荒废湮没,只剩下些断壁残垣让人浮想联翩。保留最完好的也就是各种随形就势的山石寨门了,因无可他用也因人力所不能废。但管中窥豹,犹可想见彼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情境……

硐寨门1

硐寨门2

硐寨门3

硐寨门4

硐寨门5

绝壁上当时搭建栈道楼阁的巢臼清晰可见,有溪流瀑布泉眼隐藏期间,栈道下又与各处洞穴相连,囤粮囤兵自是不难,而寨内各种水缸石碾之类的物什一应具全。有水有粮心不慌,无论是避难保身还是占山为王,端的是易守难攻,可轻松作长久计。

栈道壁上的巢臼

散落的石器

泉水直接流入水缸

此刻我所在的地方叫长春寨,明朝中后期由长春派道士开始营造。附近不远还有保全寨、永安寨等等,据传此间各寨以木石栈道相连,互成拱卫,全长累计可达七到十多公里。如此心思缜密巧夺天工,可以想见当年之蔚为大观。窃以为遗迹也非是木件石材不能保全,而让人遗憾的是所有硐寨躲过了兵连祸接却独独躲不过某个年代以及现代人的鼠目寸光和人心不古。“求保长春”最终只是一个愿景,伴随着历史万径人踪灭……

“麀鹿濯濯,来我槐庭,食我槐叶,怀我德声。”

立于悬崖峭壁,头顶瀑布清流,还有眼前那云舒云卷,遥想古人当年厉兵秣马是何等的气象万千。但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就好比我现在肚儿是饿得不行,山下美食的殷切招唤远超过历史的滚滚洪流,一心想要裹胁我下山去,呵呵。

长春砦门匾

求保长春题刻

退回主路。继续绕山缓行,花了个多小时才挪到山脚硐寨村,脚痛加剧实在是不良于行又饿得不行,顺手摘了一把红籽儿边吃边走。问及路人此处距塘河场还有十好几里地,顿时傻眼。正欲吐血咬牙坚持之际,后面突然来了一辆摩托车,果断拦下好言相请,花了二十五块钱下山赶场。

回到塘河镇。过了桥,便在桥头附近随便找了家饭馆,有酒有肉满血复活。滋味也还不错!良心评价,非是因为我饿极不分好赖,而确确实实是我这两天里在塘河吃到最好吃的味道了。席间,不知带娃的是老板女儿还是儿媳,很是健谈,看见我正翻的朋友圈,惊叹说云海好美,却遑然不知云海其实就在她身后。她说起她小时候的塘河老街热闹繁华,她说她还是比较喜欢中山古镇。我却说妹妹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中山在我眼里那就不是菜,呵呵……

吃饱喝足聊天毕,原计划还要去大圆洞的肯定也算哒,默默带伤回城。

回来后,狠心直接挤掉水泡剪掉死皮,心想好得快些,结果更恼火了的说,已经一天不曾出门半步了,妈蛋!但即便如此,想想我也觉得还算是不虚此行,嘿嘿。

我的每一次出行都是一场因缘际会。人心止于善,风景遇于途,坐而论道还是把酒言欢,我统统来者不拒。这便是旅行的全部意义!

本文由 江子渔 发布在 游记 专栏,并贴了 等标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