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er id=27971]
都说了国庆不想出门添堵,本来很自觉家里蹲的,结果老司机说后面几天凉快,所以6号那天还是又跟着出去溜达了一圈。虽说原本川渝一家,但现在咫尺之间,一步之遥也算出了个省。
过路隆昌,还是进城打个卡。
▲ 隆昌白塔(云峰塔),摄影:羊羊
还是第一次来隆昌呢!虽说城里有个同学兄弟伙,将近20年前还在黄沙溪一个叫竹园的地方,在一口锅里刨食,在一间屋一间床上躺过,好久好久。但是毕竟久不联系了日渐生疏,如今可能也身份地位悬殊……所以想要打个电话好像都找不到合适的由头,想想还是罢了。
人跟人终究不一样,就像进城第一眼看到的是这塔,以为很近,本来也近,但顺路不成反而绕远,最终都会背道而驰,完美错过!
▲ 白塔之下的云峰关,摄影:29岁天才少年
如是我闻,白塔之下有个云峰关,始建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剑南节度使韦皋因蜀境内汉僚(古代生活在云贵一带的少数民族)之间矛盾冲突激烈,遂驱逐僚人出川而后建关。为扼控“上通省府,下达贵广,夔渝咽喉,巴蜀唇瘭,路之冲,四塞要津”之地。一通重庆及至荆湘,一通泸州乃至云贵,所谓“绾毂渝泸”。凡东去西行,南来北往的差旅行人,必经此关。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经治乱兴衰,和白塔一样也曾经毁于战火兵燹。近者……和雪山关一样,二次革命时期蔡锷麾下的朱德也曾经驻节于此。
云峰关最终没能顺路顺便,但南关和北关的牌坊总要数一数。虽说见多不怪,尽管千篇一律,但过路打卡总还是要有的嘛,谁知道下次再来又是什么时候了不是?
这牌坊吧就好比隆昌乡坝头家家屋顶都拿陶罐作“水塔”一样,皆为隆昌之特产,真的是见多就不怪哈?所以不管什么人、什么坊、什么工艺水平,统统的走马观花咯。虽然每个坊的简介都有拍照记录,但我也确实觉得好像没有必要详为介绍——反正都一样,反正就那样!
隆昌清代石牌坊群号称中国石牌坊之冠,现存石牌坊共17座,其中13座集中分布在市区,古隆昌之南、北两关的巴蜀古驿道上,南关7座、北关6座。其余4座分别坐落于境内响石镇(2座)、石燕桥(1座)和渔箭镇(1座)。计有德政坊(5座),节孝坊(4座),功德坊(2座),贞洁坊、孝子坊、百寿坊、山门坊、镇山坊、嵌瓷观赏坊(各1座)八大牌坊种类。
以上为度娘介绍。我非本地人,并不了解隆昌区划沿革,不清楚云峰关下那座牌坊有没有计入这17总数当中,如若不然,那就该有18座了。
看够了牌坊再看碑,啥啥都会视觉疲劳不是?无聊时也就只有玩味一下文字之间的细微差异和噱头。比如“留”字的异体,比如“除暴安良”和“锄莠安良”的二字差别……路有南辕北辙,人有古今殊同,很多时候即便身临其境,其实也没法真正的触摸历史。毕竟,心态都不一样了!打酱油的始终就只是在打酱油。
北关比南关少一座牌坊,游客也少了许多,古道沧桑,曲径通幽,显得貌似也文艺了许多,让我不禁又想起一出琼瑶剧了。六七座牌坊连成一串这种,也不独隆昌独有,当年《烟锁重楼》不就在歙县取景嘛,棠樾也因为村口那七座牌坊号称“中国牌坊第一村”。那隆昌与歙县到底谁为冠?谁当一?我一外地人好像并不关心牛打死马还是马打死牛?呵呵。
牌坊下,古道边,有个孃孃在练声,不停地唱着do、re、mi、fa、so……还有一个up主也正在搞直播,看着岁数或许要比我要大上一丢丢,但指间拨弄的却也都是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歌。人间正道是沧桑啊,看来我也属实不年轻咯,呵呵。
不惑之年依然单身,一无所有又一事无成,好像真的就有些老态龙钟?比如站在这牌坊之下,我也会不由自主地哼哼:“有一天故人远去,有一天繁华落尽,那七重古老的门,依旧傲然伫立……无语向黄昏!”
次奥,歌如老酒,故事越品越有。本来不想游记,已经尽量三缄其口,明明是携友同行,偏要凸显某种茕茕孑立,明明就是过路打酱油,却还是没忍住要装X要怀旧!
算啦算啦,赶紧逃离,赶紧闪。
我到了荣昌,要不是不能出重庆,我就跨过去了。这个调调还是可以,哪阵我也去转下。
你喜欢这个调调?最多个吧两小时就没耍事了哟,比安居还要快当,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