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行摄浪迹
-
转山转水转红尘,在川西见惯了美人美景,还偶遇一场藏族婚礼
2 评论大雪过后的康定城云山雾罩,上班的行人和车辆三三两两,单身汪面对眼前这跑马山,心里想唱再多的“溜溜”怕也只有酸溜溜,倒是想起“打箭炉”的来历不明有趣。有传说三国时郭达在此造箭设炉,故以之名,可实际明代以前书上的叫法是“打煎炉”,好像有点儿驴唇不对马嘴,“打箭炉”这个地名真正出现是在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以后。所以“李家溜溜的大姐”我找不到,其实郭达你们也是找不到的,嘿嘿。
-
孤城万仞山,八月即飞雪,雪山关之古道拾零
雪山关,明置,属赤水卫(今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赤水镇),相传始建于洪武初年(1398年左右),海拔1900米,为四川盆地南沿最高峰,蜀通滇黔之要路。关口正好卡在两山垭口中间,因为山高,每年积雪时间较长,而得名“雪山关”。说它是关,我更愿意说它是卡,我以为此处军事设防的意义可能还不如堵路收税要来的实际,毕竟青石盐道之上,谁都能听见铜板钢镚落地的清脆声响,嘿嘿。
-
史海钩沉,建武兴文,到底是谁用九两重的丝围了一座城?
九丝城镇(原德胜乡),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城西南64公里,以镇后山上古九丝城而名。九丝山为乌蒙山脉分支,春秋僰(bó)侯属地,故一城一地俱以僰名,而僰人属西南夷部,被中原王朝蔑视为蛮,自古叛服无常。由蜀汉诸葛亮南征始计,至唐宋元明清甚至民国,历代皆有派兵镇守和反复征剿(明以后“都掌蛮”尽灭,但此地民风向来彪悍,匪患无穷),其中尤以明代为甚。
-
青羊场上牧青羊,神仙桥头话神仙
神仙桥位于龙潭河上青烟洞峡谷中,青羊镇以西5公里左右,距涪陵城区50多公里。神仙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绝妙之处在于依山就势,巧架而成。龙潭河边有块天然巨石,神仙桥便以此为桥墩,建造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拱桥相连,大桥跨度约9米,小桥跨度约3米。大桥小桥方向各异但是屈曲自然,吻接得当,令人惊叹不已,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
红星渡槽、花莲和夏氏牌坊、冰雪盟心古道,涪陵峠峠角角逛一逛
红星渡槽于1968年1月开工,1972年12月竣工,高架槽基础宽3.5米,最高桥墩高28米,单拱最大跨度49米,槽内为三合泥地坪,内宽1米,内空高0.88米,槽沿0.3米。七百多米的渡槽,当年施工现场常年都有200余名石匠和民工在施工,最多时工人高达1000余人,均是来自周边各村的村民,他们有的挖地基,有的修正石头……工地一片繁忙,甚至夜里也点着汽油灯继续干。饶是如此,整个工期也花了4年才竣工。
-
小溪名小溪,天生桥渡人;子孙是子孙,姓周不姓陈
4 评论出涪陵城往南,溯乌江而上,在“赤壁”的对面有一条就叫作小溪的支流,从河口溯小溪一公里左右有个已经废弃了的叫作巴王洞的景区。小溪的确有一种小而美的确幸,虽然天生桥跨度也就五六十米,高约四五十米,典型的喀斯特风貌,由溶洞顶坍塌而形成天桥。不过一俟走到近前,听得瀑布轰鸣,眼前水雾蒸腾,一阵凉意当中还是能感觉出那么一丢丢的气势,毕竟人在自然面前显得何其渺小。
-
伊川点易,山谷钩深,涪陵北崖之下寻迹怀古
我不去程门立雪,但程夫子却也就站那儿等我,右手拾卷,左手握盏……嗯,“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治世兴衰,想想百八十年后,几里地之外的龟陵城,血流漂杵几失几复,这话其实也很是应景。往事越千年,须眉生华发,我想我是不是该以一种少年老成的心态来检视一番心中的家国天下?有些地方明明很近,比如涪陵,但在我前半生三十几载的岁月里却从未想过要来。有些人物和故事很远,比如程夫子和黄山谷,却恍若音容样貌就在我眼前。
-
万寿无疆,风滩涌秀,记涪陵义和镇之古桥老宅和一段尘封往事
山长水远,江天辽阔,修几世佛也不若现世报。县官不如现管啊,义和镇、大山场这地方的风水到底怎么样?或许要问问土地公婆才知道。前尘往事,白丁过客,也只有把自己所谓童年的一点点不幸,把前半生的种种平淡无奇,都放进时间这条河流,作一场宏大的对比,我才会觉得我啥也不是!但我庆幸自己生在了一个好时代,不算最好,但也顶数不赖。起码如今,我在游山玩水。至少现在,我能含蓄表达。有限的自由也是自由,因为有限也更加弥足珍贵!
-
北碚铁石双塔记,难得浮屠亦糊涂
2 评论塔坪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集真乡塔坪村古藏山坪,原名小昆仑古藏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耗时22年,于1168年完工,迄今已有840多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重建,因建石坊于殿前,更名为塔坪寺。清中叶,乾隆以后历朝又有续建重修,不过寺名从此未变。或许,全寺上下也就只有古塔才能与宋朝时空产生勾连,其余古迹尽皆明清遗物,甚至明代的都很少。
-
曲水流觞,天下奇观,合江凤鸣镇有个神秘的流杯池
过了牌坊村,出凤鸣镇上不远,有一个叫滩子上的,修建于明末清初(大约1643年)的老宅,占地约8亩,有三条屋脊,大进深的地主庄园式寨子格局,前面是溪流环抱,背后则青山隐隐。庄园大门以石为楹,镌刻楹联一对:“宅近杯池邀客玩,溪名石鹿抱村流。”石鹿溪被一坨巨石所阻,形成绢绢细流。古人便在石上凿出一块二米见方的四字流杯池,曲水流觞,诗歌以和……